日本留学生汉语逆序词词汇通达的实验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选题缘起 | 第8-9页 |
·提出问题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页 |
·预期结果 | 第8-9页 |
2 文章结构 | 第9页 |
3 文献综述 | 第9-28页 |
·关于基本概念 | 第9-14页 |
·关于心理词典 | 第9-10页 |
·关于词汇通达 | 第10-12页 |
·关于词素 | 第12-13页 |
·关于逆序词 | 第13-14页 |
·理论框架 | 第14-19页 |
·分解理论 | 第14-15页 |
·整词理论 | 第15页 |
·互补理论 | 第15-19页 |
·混合模型 | 第16页 |
·双重模型 | 第16-17页 |
·有关汉语心理词典的联结主义模型 | 第17-19页 |
·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整词词频对词汇通达的作用 | 第19页 |
·词素位置对词汇通达的作用 | 第19-20页 |
·首尾词素频率对词汇通达的作用 | 第20-21页 |
·词素在逆序词中加工对词汇通达的作用 | 第21-22页 |
·中日双字逆序词现象 | 第22-28页 |
·中日词汇同形同义逆序词 | 第23-26页 |
·中日词汇同形异义词语举例 | 第26-28页 |
4 实验一 | 第28-41页 |
·实验目的 | 第28页 |
·实验设计 | 第28-29页 |
·被试 | 第29页 |
·实验设备 | 第29页 |
·实验材料 | 第29-31页 |
·实验材料的选择标准和步骤 | 第29-30页 |
·选择逆序词的原则 | 第30页 |
·实验材料结果 | 第30-31页 |
·实验程序 | 第31-32页 |
·实验结果 | 第32-38页 |
·首字频率差异显著性结果分析 | 第33-34页 |
·尾字频率差异显著性结果分析 | 第34页 |
·分水平方差分析 | 第34-36页 |
·整词频率效应对词汇判断的差异显著性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讨论 | 第38-41页 |
·首尾字频率效应的结果分析 | 第38-39页 |
·分水平分析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页 |
5 实验二 | 第41-47页 |
·实验目的 | 第41-42页 |
·实验设计 | 第42页 |
·被试 | 第42页 |
·实验设备 | 第42页 |
·实验材料 | 第42页 |
·实验程序 | 第42-43页 |
·实验结果 | 第43-47页 |
·首字频率差异显著性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尾字频率差异显著性结果分析 | 第44页 |
·分水平方差分析 | 第44-45页 |
·讨论 | 第45页 |
·整词频率效应对词汇命名任务结果显著分析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页 |
6 综合讨论 | 第47-51页 |
·词素位置频率效应 | 第48-49页 |
·整词频率效应 | 第49页 |
·不同汉语水平日语被试的通达模式 | 第49-50页 |
·词素和整词的互补关系 | 第50-51页 |
7 结论 | 第51页 |
8 余论 | 第51-53页 |
·普遍指导意义 | 第51-52页 |
·词素位置频率和整词频率不匹配的问题 | 第52页 |
·中日双字词的字形字义相同的情况 | 第52页 |
·实验二词汇命名的正确率可信度 | 第52-53页 |
9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10 附录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