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屠宰及肉类加工工业论文--产品标准与检验论文

生猪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及耐药机制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语缩写词表第9-11页
目录第11-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8页
    1.1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概述第16-21页
        1.1.1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生物学特性第16页
        1.1.2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流行状况第16-17页
        1.1.3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致病机理第17-18页
        1.1.4 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鉴定方法第18-21页
    1.2 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型研究进展第21-23页
        1.2.1 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型方法简介第21页
        1.2.2 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第21-22页
        1.2.3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第22-23页
        1.2.4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蛋白 A(Staphylococcus aureus ProteinA, Spa)基因多态性分型第23页
    1.3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第23-26页
        1.3.1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现状第23-24页
        1.3.2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机制第24-26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6-28页
第二章 生猪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与鉴定第28-36页
    2.1 材料第28-30页
        2.1.1 菌株来源第28页
        2.1.2 主要仪器设备第28-29页
        2.1.3 主要试剂耗材第29-30页
        2.1.4 培养基和常用溶液的配置第30页
        2.1.5 统计学处理第30页
    2.2 实验方法第30-32页
        2.2.1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与鉴定第30-32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2-35页
        2.3.1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情况第32-34页
        2.3.2 三类生猪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情况第34页
        2.3.3 不同来源猪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第34-35页
    2.4 讨论第35-36页
第三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敏感性实验第36-50页
    3.1 材料第36-39页
        3.1.1 菌株来源第36页
        3.1.2 主要仪器设备第36-37页
        3.1.3 主要试剂耗材第37-38页
        3.1.4 培养基和常用溶液配制第38-39页
        3.1.5 统计学处理第39页
    3.2 实验方法第39-44页
        3.2.1 药敏纸片第39-40页
        3.2.2 质控菌株第40-41页
        3.2.3 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第41-42页
        3.2.4 CTAB/NaCl 法提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全基因组 DNA第42-43页
        3.2.5 PCR 法检测 mecA 基因第43页
        3.2.6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PCR 扩增产物第43-44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4-48页
        3.3.1 34 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 12 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第44-45页
        3.3.2 34 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表型谱第45-47页
        3.3.3 不同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结果分析第47页
        3.3.4 PCR 检测 mecA 基因第47-48页
    3.4 讨论第48-50页
第四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多位点序列分型第50-63页
    4.1 材料第50-52页
        4.1.1 菌株来源第50页
        4.1.2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50-51页
        4.1.3 主要试剂耗材第51-52页
        4.1.4 常用溶液、试剂配制第52页
    4.2 实验方法第52-57页
        4.2.1 DNA 模板的制备第52页
        4.2.2 MLST 分型相关引物第52-53页
        4.2.3 PCR 反应体系第53-54页
        4.2.4 PCR 扩增条件第54页
        4.2.5 PCR 扩增产物的检测第54页
        4.2.6 PCR 产物测序及解析第54-57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7-61页
        4.3.1 PCR 扩增 7 个管家基因第57页
        4.3.2 金黄色葡萄球菌 MLST 序列分型结果第57-58页
        4.3.3 不同肉类种类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MLST 分型情况第58-59页
        4.3.4 不同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MLST 分型情况第59-60页
        4.3.5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MLST 分型与抗生素药敏结果相关性第60-61页
    4.4 讨论第61-63页
第五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第一类整合子的检测及其水平转移能力的研究第63-77页
    5.1 材料第63-66页
        5.1.1 菌株来源第63页
        5.1.2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63-64页
        5.1.3 主要试剂耗材第64-65页
        5.1.4 常用溶液、试剂配制第65-66页
    5.2 实验方法第66-70页
        5.2.1 DNA 模板的制备第66页
        5.2.2 质粒 DNA 的提取第66-67页
        5.2.3 第一类整合子的检测与鉴定第67-69页
        5.2.4 转化实验第69-70页
        5.2.5 自然转移第70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70-75页
        5.3.1 第一类整合子系统的检测与分析第70-73页
        5.3.2 质粒抽提结果第73-74页
        5.3.3 定位第一类整合子系统第74页
        5.3.4 PCR 法验证化学转化实验第74-75页
        5.3.5 PCR 法验证自然转移实验第75页
    5.4 讨论第75-77页
结论与展望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8页
附录第88-90页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第90-91页
致谢第91-92页
附件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阿迪达斯eBoost跑步鞋中国营销策略研究
下一篇:云南傩戏面具民俗文化及造型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