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6页 |
引言 | 第6-7页 |
第一章 歌剧《运河谣》的创作背景和创作风格 | 第7-18页 |
1.1 曲作家印青与民族歌剧 | 第7-10页 |
1.1.1 曲作家印青简介 | 第7-8页 |
1.1.2 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现状 | 第8-10页 |
1.2 歌剧《运河谣》的创作概况 | 第10-13页 |
1.2.1 《运河谣》的创作背景 | 第11-12页 |
1.2.2 歌剧《运河谣》的剧情介绍 | 第12-13页 |
1.3 歌剧《运河谣》的创作艺术特征 | 第13-18页 |
1.3.1 剧情结构的戏剧化表现 | 第14-15页 |
1.3.2 人物内心情绪的深刻揭示 | 第15页 |
1.3.3 鲜明的民族化音乐风格特征 | 第15-18页 |
第二章 歌剧《运河谣》中水红莲形象分析 | 第18-23页 |
2.1 水红莲形象的诞生 | 第18-20页 |
2.1.1 水红莲形象的性格特征 | 第18-19页 |
2.1.2 水红莲形象的典型意义 | 第19-20页 |
2.2 水红莲人物形象的展开 | 第20-23页 |
2.2.1 水红莲的戏剧形象分析 | 第20-21页 |
2.2.2 水红莲的音乐形象分析 | 第21页 |
2.2.3 人物核心唱段对剧情转折发展的推动性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水红莲主要唱段的演唱分析 | 第23-39页 |
3.1 歌剧《运河谣》主要唱段分析 | 第23-39页 |
3.1.1 《运河谣》 | 第24-27页 |
3.1.2 《秦生啊,你还好吗》 | 第27-32页 |
3.1.3 《对来生来世把你爱》 | 第32-39页 |
第四章 歌剧《水红莲》带给中国当代歌剧创作实践的启示 | 第39-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