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 第8页 |
·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 第8页 |
·研究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 第8-9页 |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研究方法 | 第9页 |
·研究步骤 | 第9页 |
·有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副词“也”的本体研究 | 第9-10页 |
·副词“也”的习得研究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副词“也”的用法分类 | 第12-17页 |
·汉语本体研究中关于副词“也”的用法和分类 | 第12-13页 |
·本研究中关于副词“也”的用法和分类 | 第13-17页 |
第三章 副词“也”各个用法的输出情况 | 第17-34页 |
·中介语语料中“也”的输出情况及其统计分析 | 第17-23页 |
·中介语语料中的输出情况 | 第17-21页 |
·中介语语料统计分析 | 第21-23页 |
·母语语料中“也”的使用情况及其统计分析 | 第23-25页 |
·母语语料中的使用情况 | 第23-24页 |
·母语使用频率统计分析 | 第24-25页 |
·中介语语料与母语语料中“也”的输出情况比较与分析 | 第25-33页 |
·语言形式方面的比较 | 第25-29页 |
·出现频率及其排序方面的比较 | 第29-32页 |
·出现频率的比较与分析讨论 | 第32-33页 |
·中介语语料与目的语语料中“也”的输出情况的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副词“也”的偏误分析 | 第34-57页 |
·偏误类型 | 第34-41页 |
·误加 | 第34-35页 |
·误代 | 第35-38页 |
·错序 | 第38-40页 |
·杂糅 | 第40页 |
·其他偏误 | 第40-41页 |
·偏误统计分析 | 第41-50页 |
·副词“也”的A-N各个意义用法中的偏误情况 | 第41-46页 |
·副词“也”的A-N各个意义用法的偏误率 | 第46-48页 |
·偏误分类统计 | 第48-50页 |
·偏误解释与成因探讨 | 第50-57页 |
·规则应用不完全 | 第52-53页 |
·错误推理 | 第53-54页 |
·错误分析 | 第54-55页 |
·忽略共现规则的限制 | 第55页 |
·利用羡余 | 第55-57页 |
第五章 关于副词“也”的问卷调查及习得 | 第57-68页 |
·关于“也”的问卷调查分析 | 第57-62页 |
·调查目的 | 第57页 |
·调查对象 | 第57页 |
·问卷说明 | 第57页 |
·客观问卷调查 | 第57-60页 |
·主观问卷调查 | 第60-62页 |
·调查结果小结 | 第62页 |
·副词“也”的习得难易顺序 | 第62-65页 |
·副词“也”的正确使用相对频率与习得难易顺序 | 第62-64页 |
·副词“也”的习得与语言普遍性、标记性 | 第64-65页 |
·副词“也”的习得情况总结 | 第65-68页 |
第六章 跟“也”有关的教学建议 | 第68-74页 |
·大纲和教材中的语言点设置 | 第68-70页 |
·跟“也”有关的教学建议 | 第70-74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附件1 客观调查问卷 | 第79-82页 |
附件2 主观调查问卷 | 第82-84页 |
附件3 中介语语料库中跟副词“也”相关的偏误句 | 第84-93页 |
后记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