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7-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8-10页 |
(四)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 对外汉语中级综合课教材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2.《博雅汉语·中级冲刺篇》系列教材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3.《发展汉语·中级综合》系列教材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一、《博雅汉语·中级冲刺篇》与《发展汉语·中级综合》编写理念的对比分析 | 第14-19页 |
(一)两部教材编写目的的对比分析 | 第14-15页 |
1.《博雅汉语·中级冲刺篇》的编写目的 | 第14页 |
2.《发展汉语·中级综合》的编写目的 | 第14-15页 |
3.两部教材编写目的对比分析 | 第15页 |
(二)两部教材编写原则的对比分析 | 第15-17页 |
1.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原则 | 第15-16页 |
2.《博雅汉语·中级冲刺篇》的编写原则 | 第16-17页 |
3.《发展汉语·中级综合》的编写原则 | 第17页 |
4.两部教材编写原则的对比分析 | 第17页 |
(三)两部教材整体结构的对比分析 | 第17-19页 |
1.《博雅汉语·中级冲刺篇》的整体结构 | 第17页 |
2.《发展汉语·中级综合》的整体结构 | 第17-18页 |
3.两部教材整体结构的对比分析 | 第18-19页 |
二、《博雅汉语·中级冲刺篇》与《发展汉语·中级综合》课文内容的对比分析 | 第19-24页 |
(一)题材的对比分析 | 第19-21页 |
1. 题材的定义和分类 | 第19页 |
2. 两部教材的课文题材的对比分析 | 第19-21页 |
(二)体裁的对比分析 | 第21-24页 |
1. 体裁的定义和分类 | 第21页 |
2. 两部教材的课文体裁的对比分析 | 第21-24页 |
三、《博雅汉语·中级冲刺篇》与《发展汉语·中级综合》词汇的对比分析 | 第24-33页 |
(一)两部教材生词选取情况的对比分析 | 第24-29页 |
1.词汇量选取情况的对比分析 | 第24-26页 |
2.生词等级分布情况的对比分析 | 第26-29页 |
(二)两部教材生词释义方式的对比分析 | 第29-33页 |
1.生词释义的一般方式 | 第29-30页 |
2.两部教材生词释义方式的特点 | 第30页 |
3.两部教材生词释义方式的对比分析 | 第30-33页 |
四、《博雅汉语·中级冲刺篇》与《发展汉语·中级综合》语法的对比分析 | 第33-40页 |
(一)两部教材语法项目的对比分析 | 第33-36页 |
1.两部教材语法项目数量的对比分析 | 第33-34页 |
2.两部教材语法项目编排的对比分析 | 第34-36页 |
(二)两部教材语法项目注释情况的对比分析 | 第36-40页 |
1.两部教材语法项目注释情况考察 | 第36-38页 |
2.两部教材语法注释情况的对比分析 | 第38-40页 |
五、《博雅汉语·中级冲刺篇》与《发展汉语·中级综合》练习的对比分析 | 第40-43页 |
(一)两部教材题量的对比分析 | 第40-41页 |
(二)两部教材题型的对比分析 | 第41-43页 |
六、中级综合课教材编写建议 | 第43-48页 |
(一)两部教材总体情况的对比分析 | 第43页 |
(二)教材编写建议 | 第43-46页 |
1.教材编写理念的编写建议 | 第43-44页 |
2.教材内容的编写建议 | 第44-45页 |
3.教材词汇的编写建议 | 第45页 |
4.教材语法的编写建议 | 第45-46页 |
5.教材练习的编写建议 | 第46页 |
(三)小结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调查问卷 | 第50-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