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学生心理学论文

大学新生心理控制源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9-18页
 1 相关概念第10-13页
   ·孤独的定义第10页
   ·孤独的分类第10-11页
   ·心理控制源的理论第11-12页
   ·心理控制源的特点第12-13页
   ·心理控制源与心理健康第13页
 2 心理控制源与孤独的相关研究第13-14页
 3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的相关研究第14-18页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的概念第14-15页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第15-17页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心理控制源的研究第17-18页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第18-20页
 1 问题提出和研究假设第18页
   ·问题提出第18页
   ·研究验证和假设第18页
 2 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第18-20页
第三部分 大学新生心理控制源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第20-25页
 1 研究目的及方法第20-21页
   ·研究目的第20页
   ·研究方法第20-21页
 2 研究结果第21-25页
   ·大学新生孤独感现状第21-22页
   ·大学生孤独感在其背景因素中的差异分析第22-23页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现状第23页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孤独的相关分析第23-25页
第四部分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大学新生心理控制源的干预研究第25-32页
 1 研究目的及方法第25-28页
   ·研究目的第25页
   ·研究方法第25-28页
   ·统计处理第28页
 2 研究结果第28-32页
   ·实验组和对照组心理控制源前测的组间比较第28页
   ·实验组和对照组心理控制源后测的组间比较第28-29页
   ·实验组干预前后心理控制源的组内比较第29-30页
   ·对照组干预前后心理控制源的组内比较第30-31页
   ·干预后大学新生心理控制源与孤独感的相关分析第31-32页
第五部分 讨论第32-36页
 1 关于大学新生孤独感的性别、城乡和是否独生子女差异的讨论第32页
 2 关于大学新生心理控制源基本状况的讨论第32-33页
 3 关于大学新生心理控制源与孤独感的相关关系的讨论第33-34页
 4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心理控制源倾向有效原因的探讨第34-35页
 5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改变孤独感的可能心理机制推测第35-36页
第六部分 结论第36-37页
第七部分 研究不足和展望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1页
附录第41-51页
致谢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弥散张量成像的脑白质纤维追踪算法研究
下一篇:高中生生涯发展现状及其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