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水产加工工业论文--水产副产品加工及利用论文

斑点叉尾鮰下脚料的综合利用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1 鱼下脚料综合利用的现状第11-14页
   ·鱼头第11-12页
   ·鱼皮第12页
   ·鱼鳞第12页
   ·鱼骨第12-13页
   ·鱼内脏第13-14页
 2 蛋白质水解的研究现状第14页
 3 脱腥的研究现状第14-16页
     ·腥味物质的来源第14-15页
     ·脱腥方法的介绍第15-16页
 4. 存在的问题第16页
 5.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6-17页
 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7-18页
第二章 鮰鱼下脚料酶解工艺的研究第18-30页
 1. 材料、试剂与仪器第18-19页
   ·原料第18页
   ·试验试剂第18页
   ·主要仪器第18-19页
 2. 试验方法第19-21页
   ·原料的预处理第19页
   ·酶解的工艺路线第19页
   ·蛋白酶种类的选择第19-20页
   ·复合蛋白酶酶解条件的确定第20页
   ·测定方法第20-2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1-29页
   ·酶的筛选结果第21页
   ·复合蛋白酶的酶解工艺优化第21-26页
   (1) 温度对复合蛋白酶水解斑点叉尾鮰下脚料的影响第21-22页
   (2) 时间对复合蛋白酶水解斑点叉尾鮰下脚料的影响第22-23页
   (3) pH对复合蛋白酶水解斑点叉尾鮰下脚料的影响第23-24页
   (4) 酶浓度对复合蛋白酶水解斑点叉尾鮰下脚料的影响第24页
   (5) 料液比对复合蛋白酶水解斑点叉尾鮰下脚料的影响第24-26页
   ·酶解前后氨基酸组成比较与分析第26-29页
 4. 结论第29-30页
第三章 鮰鱼下脚料酶解液及酱体的脱腥工艺研究第30-51页
 1. 材料、试剂与仪器第30-31页
     ·试验原料第30页
   ·试验试剂第30页
   ·主要仪器第30-31页
 2. 试验方法第31-36页
   ·原料的预处理第31页
   ·酶解液的制备第31页
   ·香辛料混合浓缩汁的制备第31页
   ·脱腥方法的选择第31-32页
     ·酶解液脱腥方法的选择第31-32页
     ·鱼酱脱腥方法的选择第32页
   ·脱腥工艺的优化第32-35页
   ·感官鉴定方法第35-36页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第3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6-49页
   ·酶解液脱腥方法的筛选结果第36-37页
   ·酶解液不同脱腥方法工艺的优化第37-40页
   ·鱼酱不同脱腥方法的筛选结果第40页
   ·鱼酱不同脱腥方法脱腥工艺的优化第40-43页
   ·酶解液脱腥前后挥发性成分比较与分析第43-46页
   ·鱼酱脱腥前后挥发性成分比较与分析第46-49页
 4. 结果与讨论第49-51页
第四章 鮰鱼酱制品加工工艺研究第51-58页
 1 材料与仪器第51-52页
   ·试验材料第51页
   ·试验仪器第51-52页
 2. 试验方法第52-54页
   ·工艺流程第52页
   ·操作要点第52-53页
     ·搞碎匀装第52页
     ·目蹄的选择第52页
     ·脱腥处理第52页
     ·脱腥处理第52页
     ·调味第52-53页
     ·灭菌:高压蒸汽灭菌锅121℃灭菌30min第53页
   ·感官鉴定方法第53-5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4-57页
   ·目筛的选择第54-55页
   ·配方的选择第55-57页
 4. 结论第57-58页
第五章 鮰鱼酱制品的质量检测第58-64页
 1. 材料、试剂与仪器第58页
   ·原料第58页
   ·试验试剂第58页
   ·主要仪器第58页
 2. 试验方法第58-59页
   ·主要营养成分的测定第58-59页
   ·DHA和EPA的测定第59页
     ·样品的前处理第59页
     ·色谱条件第59页
   ·微生物指标的测定第59页
   ·灭菌方法:高压蒸汽灭菌法第5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9-63页
   ·主要营养成分的测定结果第59-60页
   ·DHA和EPA的测定结果与分析第60-62页
   ·保质期的确定第62-63页
 4. 结论第63-6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4-66页
 1. 全文总结第64-65页
 2. 展望第65-66页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猪肉微冻保鲜技术研究
下一篇:泡菜中优良菌种的筛选及直投式发酵剂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