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

类细菌素产生菌的选育及其发酵产物性质的初步研究

图形目录第1-7页
表格目录第7-8页
中文摘要第8-10页
英文摘要第10-12页
研究论文第12-65页
 类细菌素产生菌的选育及其发酵产物性质的初步研究第12-57页
  前言第12-15页
  材料与方法第15-31页
   1 材料第15-17页
   ·样品来源第15页
   ·培养基第15-16页
   ·主要试剂与设备第16-17页
   ·抑菌活性供试菌第17页
   2 方法第17-31页
   ·类细菌素效价的测定第17-19页
   ·类细菌素产生菌的筛选第19-21页
   ·类细菌素产生菌的鉴定第21-22页
   ·类细菌素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第22-23页
   ·发酵条件优化试验第23页
   ·CF10所产类细菌素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第23-25页
   ·CF10菌株酒精耐受性的研究第25页
   ·CF10菌株的固定化试验第25-27页
   ·CF10菌株的质粒提取与检测第27-29页
   ·CF10菌株的质粒消除试验第29-30页
   ·CF10菌株抑菌活性基因位置的初步确定第30页
   ·CF10所产抑菌活性成分的盐析及透析第30-31页
  结果与分析第31-52页
   1 类细菌素效价的测定—一剂量法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1-32页
   2 类细菌素产生菌的筛选第32-33页
   ·菌种的分离与初筛第32页
   ·菌种的复筛第32-33页
   ·酸性末端产物干扰的排除第33页
   ·过氧化氢干扰的排除第33页
   3 类细菌素产生菌的鉴定第33-36页
   ·形态特征第34页
   ·培养特征第34页
   ·主要生理生化特征第34页
   ·分子遗传学特征第34-36页
   4 类细菌素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第36-38页
   ·紫外线(UV)诱变处理第36-37页
   ·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处理第37页
   ·UV与DES相结合的多轮复合诱变第37页
   ·突变株的传代稳定性第37-38页
   5 发酵条件优化试验第38-44页
   ·单因素试验第38-39页
   ·正交试验第39-40页
   ·发酵条件对类细菌素产量的影响第40-44页
   6 CF10所产类细菌素的生物学特性第44-48页
   ·对蛋白酶的敏感性第44页
   ·对液化酶、糖化酶的敏感性第44-45页
   ·热稳定性第45页
   ·不同pH值对类细菌素抑菌活性的影响第45-46页
   ·类细菌素抑菌活性的持久性第46-47页
   ·抗菌谱第47-48页
   7 CF10菌株的酒精耐受性第48页
   8 CF10菌株的固定化结果第48-50页
   ·固定化小球中细菌数量的测定第48-49页
   ·固定化菌、微囊化菌与游离菌的抑菌活性比较第49页
   ·固定化菌的半连续发酵第49-50页
   9 CF10的质粒 DNA提取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第50页
   10 CF10的质粒消除及抑菌活性基因位置的初步确定第50-51页
   11 CF10所产抑菌活性成分分子量大小的初步界定第51-52页
  讨论第52-55页
   1 筛选方法的建立第52页
   2 抗菌效价的定义第52-53页
   3 抑菌活性成分的初步定性第53页
   4 关于 CF10的乳酸菌素第53-55页
  小结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第63-64页
 声明第64-65页
文献综述第65-88页
 乳酸菌素的研究进展第65-84页
  引言第65-66页
  1 天然防腐剂的发展第66-68页
  2 乳酸菌和乳酸菌素第68-70页
  3 乳链菌肽(Nisin)第70-81页
  4 乳酸菌及乳酸菌素的应用第81-82页
  5 乳酸菌素的发展前景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流量的测量与分析的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单晶硅材料动态压痕试验系统的建立及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