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1 阿尔茨海默症概述 | 第12-13页 |
1.1.1 阿尔茨海默症 | 第12页 |
1.1.2 淀粉样蛋白学说 | 第12-13页 |
1.1.3 自噬与AD关系 | 第13页 |
1.2 秀丽隐杆线虫在AD模型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1.3 酸枣仁黄酮研究概况 | 第14页 |
1.3.1 酸枣仁概述 | 第14页 |
1.3.2 酸枣仁黄酮研究进展 | 第14页 |
1.3.3 黄酮化合物与自噬的关系 | 第14页 |
1.4 立题背景及依据 | 第14-16页 |
第二章 酸枣仁黄酮的超声辅助提取 | 第16-29页 |
2.1 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 | 第16页 |
2.1.1 仪器设备 | 第16页 |
2.1.2 实验材料 | 第1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6-19页 |
2.2.1 酸枣仁的预处理 | 第16页 |
2.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16-17页 |
2.2.3 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 第17页 |
2.2.4 单因素实验 | 第17-18页 |
2.2.5 Plackett-Burman优化实验 | 第18页 |
2.2.6 响应面优化实验 | 第18-1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19-28页 |
2.3.1 单因素实验结果 | 第19-23页 |
2.3.2 Plackett-Burman实验结果 | 第23-24页 |
2.3.3 响应面实验结果 | 第24-28页 |
2.3.4 验证性结果 | 第28页 |
2.4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酸枣仁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29-38页 |
3.1 仪器设备及实验材料 | 第29-30页 |
3.1.1 仪器设备 | 第29页 |
3.1.2 实验材料 | 第29-30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0-33页 |
3.2.1 酸枣仁黄酮的提取 | 第30页 |
3.2.2 总还原力法 | 第30页 |
3.2.3 ABTS自由基清除法 | 第30-31页 |
3.2.4 DPPH自由基清除法 | 第31页 |
3.2.5 超氧阴离子清除法 | 第31-32页 |
3.2.6 羟基自由基清除法 | 第32-3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3-36页 |
3.3.1 总还原力的测定 | 第33-34页 |
3.3.2 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的测定 | 第34-35页 |
3.3.3 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测定 | 第35页 |
3.3.4 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的测定 | 第35-36页 |
3.3.5 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的测定 | 第36页 |
3.4 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6'-阿魏酰斯皮诺素抗秀丽隐杆线虫AD症状的研究 | 第38-50页 |
4.1 仪器设备及实验材料 | 第38-39页 |
4.1.1 仪器设备 | 第38页 |
4.1.2 实验材料 | 第38-39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9-43页 |
4.2.1 试剂配制 | 第39页 |
4.2.2 线虫培养 | 第39-40页 |
4.2.3 同期化实验 | 第40页 |
4.2.4 瘫痪性实验 | 第40页 |
4.2.5 寿命实验 | 第40页 |
4.2.6 热应激实验 | 第40页 |
4.2.7 化学趋化实验 | 第40-41页 |
4.2.8 丁酮联想学习记忆能力检测 | 第41页 |
4.2.9 荧光显微实验 | 第41-43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43-48页 |
4.3.1 6-FS延迟GMC101瘫痪 | 第43页 |
4.3.2 6-FS延长GMC101寿命 | 第43-44页 |
4.3.3 6-FS增强GMC101热应激反应能力 | 第44页 |
4.3.4 6-FS增强GM101的化学感知趋化能力 | 第44-45页 |
4.3.5 6-FS增强GMC101的联想学习记忆能力 | 第45-46页 |
4.3.6 6-FS增强GMC101的抗氧化能力 | 第46-47页 |
4.3.7 6-FS增强GMC101的线粒体自噬水平 | 第47页 |
4.3.8 6-FS抑制GMC101的淀粉样蛋白的聚集 | 第47-48页 |
4.4 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6'-阿魏酰斯皮诺素抗Aβ_(1-42)损伤作用机制研究 | 第50-62页 |
5.1 实验设备及材料 | 第50-51页 |
5.1.1 仪器设备 | 第50页 |
5.1.2 实验材料 | 第50-51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51-55页 |
5.2.1 Aβ_(1-42)寡聚体的制备 | 第51-52页 |
5.2.2 AD细胞模型的建立 | 第52页 |
5.2.3 细胞活力值的测定 | 第52页 |
5.2.4 活性氧(ROS)的测定 | 第52-53页 |
5.2.5 线粒体膜电位(MMP)的测定 | 第53页 |
5.2.6 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 | 第53-55页 |
5.3 结果和讨论 | 第55-61页 |
5.3.1 Aβ_(1-42)对PC12 细胞活力的影响 | 第55页 |
5.3.2 6-FS对Aβ_(1-42)作用下细胞活力的影响 | 第55-56页 |
5.3.3 6-FS对Aβ_(1-42)损伤PC12 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56-57页 |
5.3.4 6-FS对Aβ_(1-4)损伤PC12 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 第57-58页 |
5.3.5 6-FS对Aβ_(1-4)损伤PC12 细胞线粒体自噬水平的影响 | 第58-61页 |
5.4 小结与讨论 | 第61-6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