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7-14页 |
1 纳豆菌的特点 | 第7页 |
2 纳豆激酶 | 第7-8页 |
3 纳豆的生理作用 | 第8-9页 |
3.1 抑癌抗癌作用 | 第8页 |
3.2 抗氧化作用 | 第8页 |
3.3 促进凝血以及防治骨质疏松症 | 第8页 |
3.4 抗致病菌作用 | 第8-9页 |
3.5 溶栓作用及降血压 | 第9页 |
4 纳豆的传统发酵工艺 | 第9页 |
5 影响纳豆发酵的因素 | 第9-10页 |
5.1 初始含水量的影响 | 第9页 |
5.2 接种量的影响 | 第9页 |
5.3 发酵温度的影响 | 第9-10页 |
5.4 发酵时间的影响 | 第10页 |
6 应用 | 第10-11页 |
6.1 大豆深加工系列产品的生产 | 第10页 |
6.2 微生态制剂 | 第10页 |
6.3 调味品 | 第10页 |
6.4 天然防腐剂 | 第10-11页 |
6.5 心血管药物 | 第11页 |
6.6 饲料添加剂 | 第11页 |
7 纳豆产品的展望 | 第11-12页 |
8 原生质体融合发酵研究进展 | 第12页 |
9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纳豆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融合子与纳豆芽孢菌发酵纳豆对比 | 第14-2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4-16页 |
1.1 菌株、试剂、培养基及仪器 | 第14-15页 |
1.2 方法 | 第15-1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6-23页 |
2.1 融合子菌落形态观察 | 第16-19页 |
2.2 纳豆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融合子个体形态观察 | 第19-20页 |
2.3 对比纳豆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与嗜酸乳杆菌混合、融合子发酵纳豆结果 | 第20-23页 |
3 讨论 | 第23页 |
4 总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纳豆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融合子发酵纳豆条件优化 | 第24-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7页 |
1.1 菌株、试剂、培养基及仪器 | 第24-25页 |
1.2 方法 | 第25-2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7-42页 |
2.1 尿激酶标准曲线 | 第27页 |
2.2 接种量对纳豆激酶酶活和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2.3 蔗糖添加量对纳豆激酶酶活和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影响 | 第28页 |
2.4 前发酵时间对纳豆激酶酶活和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2.5 后发酵时间对纳豆激酶和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2.6 纳豆芽孢杆菌与嗜酸乳杆菌融合子发酵工艺优化 | 第30-40页 |
2.7 传统纳豆与融合子纳豆对比 | 第40-42页 |
全文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