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水果、蔬菜、坚果加工工业论文--果蔬加工与保藏论文

温度和化学药剂处理促进山药块茎愈伤机理的初步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缩略词表第11-12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21页
    1.1 山药采后贮藏概述第12页
    1.2 愈伤的过程第12-14页
        1.2.1 愈伤周皮的形成第12-14页
        1.2.2 栓化物质合成第14页
    1.3 愈伤对果蔬的影响第14-16页
        1.3.1 愈伤对果蔬生理的影响第14-15页
        1.3.2 愈伤对抗病害的作用及机理第15-16页
    1.4 愈伤的影响因素第16-19页
        1.4.1 温度对愈伤的影响第16-17页
        1.4.2 品种和生理年龄对愈伤的影响第17页
        1.4.3 伤信号分子对愈伤的影响第17-18页
        1.4.4 几种外源化学药剂对愈伤的影响第18-19页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第19-21页
        1.5.1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第19-20页
        1.5.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不同温度处理对山药愈伤进程的影响第21-39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试验材料第21-23页
        2.2.1 试验材料第21-22页
        2.2.2 试验试剂第22-23页
        2.2.3 试验设备与仪器第23页
    2.3 试验方法第23-27页
        2.3.1 样品处理第23页
        2.3.2 失重率测定及抗失水能力测定第23页
        2.3.3 人工接种试验及菌斑直径的测定第23-24页
        2.3.4 山药组织中SPP和木质素组织化学定位第24页
        2.3.5 山药组织中木质素含量的测定第24页
        2.3.6 总糖含量的测定第24-25页
        2.3.7 还原糖含量的测定第25页
        2.3.8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第25页
        2.3.9 PAL活性的测定第25页
        2.3.10 POD活性测定第25-26页
        2.3.11 PPO活性的测定第26页
        2.3.12 SOD的测定第26页
        2.3.13 总酚含量测定第26页
        2.3.14 黄酮含量测定第26-27页
        2.3.15 H_2O_2的含量测定第27页
        2.3.16 超氧阴离子含量测定第27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27-36页
        2.4.1 愈伤温度对山药切面表观形态的影响第27-28页
        2.4.2 愈伤温度对山药失重率和抗病性的影响第28-29页
        2.4.3 愈伤温度对愈合能力的影响第29页
        2.4.4 愈伤温度对山药损伤部位细胞壁SPP和木质素积累的影响第29-31页
        2.4.5 愈伤温度对木质素含量的影响第31页
        2.4.6 愈伤温度对可溶性糖、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第31-33页
        2.4.7 愈伤温度对切段山药酚类物质代谢的影响第33-35页
        2.4.8 愈伤温度对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第35-36页
    2.5 讨论第36-37页
    2.6 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35℃下诱抗剂处理对山药块茎愈伤的影响第39-55页
    3.1 引言第39页
    3.2 试验材料第39-41页
        3.2.1 试验材料第39-40页
        3.2.2 试验试剂第40页
        3.2.3 试验设备与仪器第40-41页
    3.3 试验方法第41-43页
        3.3.1 样品处理第41页
        3.3.2 几种药剂的处理第41页
        3.3.3 愈伤处理第41页
        3.3.4 腐烂率的测定第41页
        3.3.5 失重率的测定第41-42页
        3.3.6 25℃ 和 35℃ SPP和木质素组织化学定位比对第42页
        3.3.7 木质素含量的测定第42页
        3.3.8 PAL活性的测定第42页
        3.3.9 SOD活性的的测定第42页
        3.3.10 H_2O_2含量的测定第42页
        3.3.11 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的测定第42页
        3.3.12 总酚含量的测定第42页
        3.3.13 黄酮含量的测定第42页
        3.3.14 CAT活性的测定第42-43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43-52页
        3.4.1 不同浓度BABA、2,4-D、Na HCO_3处理对菌斑直径的影响第43-44页
        3.4.2 不同处理对山药块茎抗病性的影响第44页
        3.4.3 不同处理对失重率的影响第44-45页
        3.4.5 不同处理对SPP和木质素积累的影响第45-47页
        3.4.6 不同处理对酚类物质代谢的影响第47-49页
        3.4.7 不同处理对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第49-52页
    3.5 讨论第52-54页
    3.6 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4.1 结论第55页
    4.2 主要创新点第55-56页
    4.3 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5页
致谢第65-66页
附录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转录组学的草莓色泽劣变相关基因的研究
下一篇:花椒麻味物质分子印迹纯化技术的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