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 前言 | 第11-12页 |
2 过热蒸汽膨化的机理 | 第12-13页 |
2.1 过热蒸汽膨化的概念 | 第12页 |
2.2 过热蒸汽膨化的原理 | 第12页 |
2.3 过热蒸汽膨化的过程 | 第12页 |
2.4 过热蒸汽膨化的动力 | 第12-13页 |
3 过热蒸汽膨化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3.1 工艺优化方面 | 第13页 |
3.2 传热方面 | 第13-14页 |
3.3 膨化动力方面 | 第14-15页 |
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第15-16页 |
4.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5页 |
4.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过热蒸汽传热过程特性研究 | 第16-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6-19页 |
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16页 |
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16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16-17页 |
1.3.1 原料预处理 | 第17页 |
1.3.2 试验型过热蒸汽膨化机操作流程 | 第17页 |
1.3.3 过热蒸汽温度对物料中心温度和过热蒸汽凝结量的影响 | 第17页 |
1.3.4 过热蒸汽压力对过热蒸汽凝结量的影响 | 第17页 |
1.3.5 预干燥含水率对物料中心温度和过热蒸汽凝结量的影响 | 第17页 |
1.4 指标分析及测定方法 | 第17-19页 |
1.4.1 密度 | 第18页 |
1.4.2 含水率 | 第18页 |
1.4.3 热导率 | 第18页 |
1.4.4 比热容 | 第18-19页 |
1.4.5 物料中心温度 | 第19页 |
1.4.7 过热蒸汽凝结量 | 第19页 |
2 物料中心温度模型 | 第19-29页 |
2.1 确定一维瞬态导热级数解的第一项近似表示的条件 | 第23-24页 |
2.2 确定物料中心温度模型中C_1和μ_1的值 | 第24-29页 |
3 过热蒸汽凝结量模型 | 第29-31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1-41页 |
4.1 不同工艺条件对物料中心温度的影响 | 第31-35页 |
4.1.1 过热蒸汽温度对物料中心温度的影响 | 第31-33页 |
4.1.2 预干燥含水率对物料中心温度的影响 | 第33-35页 |
4.2 不同工艺条件对过热蒸汽凝结量的影响 | 第35-41页 |
4.2.1 过热蒸汽温度对过热蒸汽凝结量的影响 | 第35-37页 |
4.2.2 过热蒸汽压力对过热蒸汽凝结量的影响 | 第37-39页 |
4.2.3 预干燥含水率对物料中心温度的影响 | 第39-41页 |
5 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过热蒸汽膨化果蔬的动力学研究 | 第42-5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5页 |
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42页 |
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42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42-43页 |
1.3.1 原料预处理 | 第42-43页 |
1.3.2 试验型过热蒸汽膨化机操作流程 | 第43页 |
1.3.3 过热蒸汽温度对物料膨化度的影响 | 第43页 |
1.3.4 过热蒸汽压力对物料膨化度的影响 | 第43页 |
1.3.5 含水率对物料膨化度的影响 | 第43页 |
1.4 指标分析及测定方法 | 第43-45页 |
1.4.1 含水率 | 第43-44页 |
1.4.2 密度 | 第44页 |
1.4.3 过热蒸汽凝结量 | 第44页 |
1.4.4 孔体积 | 第44-45页 |
1.4.5 膨化度 | 第45页 |
1.4.6 物料中心温度 | 第45页 |
1.4.7 物料中心压力 | 第45页 |
2 物料膨化总能量 | 第45-52页 |
2.1 过热液体做功 | 第46-49页 |
2.1.1 不同过热蒸汽温度下过热液体最大做功量 | 第48页 |
2.1.2 不同过热蒸汽压力下过热液体最大做功量 | 第48-49页 |
2.1.3 不同含水率下过热液体最大做功量 | 第49页 |
2.2 过热蒸汽做功 | 第49-52页 |
2.2.1 不同过热蒸汽温度下过热蒸汽最小做功量 | 第51页 |
2.2.2 不同过热蒸汽压力下过热蒸汽最小做功量 | 第51-52页 |
2.2.3 不同含水率下过热蒸汽最小做功量 | 第52页 |
3 物料的膨化度模型 | 第52-57页 |
3.1 过热蒸汽温度对物料膨化度的影响 | 第54-55页 |
3.2 过热蒸汽压力对物料膨化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3.3 含水率对物料膨化度的影响 | 第56-57页 |
4 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1 结论 | 第59-60页 |
2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