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一、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 三、 应用前景和学术价值 | 第11-12页 |
| 四、 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2-13页 |
| 五、 本文的创新之处和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与视唱练耳教学 | 第14-24页 |
| 一、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思想评述 | 第14-15页 |
| (一) 音乐的原本性是赋予音乐的灵魂 | 第14-15页 |
| (二) 音乐的本土化是本国、本民族化赋予音乐的支架 | 第15页 |
| 二、 节奏教学 | 第15-21页 |
| (一) 语言节奏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 (二) 音条乐器和打击乐器演奏中体现的节奏教学 | 第17-18页 |
| (三) 声势训练 | 第18-21页 |
| 三、 听觉训练 | 第21-23页 |
| (一) 听力素材的选择 | 第21-22页 |
| (二) 听力训练的方法 | 第22-23页 |
| 注释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柯达伊教育体系与视唱练耳教学 | 第24-39页 |
| 一、 柯达伊教学法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 | 第24-25页 |
| (一) 柯达伊教学法在欧洲的发展 | 第24页 |
| (二) 柯达伊教学法在亚洲的发展 | 第24-25页 |
| (三) 柯达伊教学方法在美洲的发展 | 第25页 |
| 二、 柯达伊教学法对中国音乐教育的指导意义 | 第25-26页 |
| 三、 柯达伊教学方法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 第26-36页 |
| (一) 唱名法 | 第28-30页 |
| (二) 节奏教学 | 第30-31页 |
| (三) 听觉训练 | 第31页 |
| (四) 视唱训练 | 第31-36页 |
| 四、 匈牙利音乐教育中乐理知识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 第36-38页 |
| 注释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与视唱练耳教学 | 第39-57页 |
| 一、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发展概述 | 第39-41页 |
| (一)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方法的原理 | 第39-40页 |
| (二)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的发展过程 | 第40-41页 |
| 二、 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发展 | 第41-49页 |
| (一)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中的节奏教学 | 第41-44页 |
| (二)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中的视唱教学 | 第44页 |
| (三) 视唱练习的基本方法 | 第44-49页 |
| 三、 国外三大教育体系的特征比较 | 第49-53页 |
| (一) 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的特征 | 第49-50页 |
| (二) 柯达伊教学体系特征 | 第50-51页 |
| (三) 奥尔夫教学体系特征 | 第51-53页 |
| 四、 三大教学方法音乐功能的比较 | 第53-54页 |
| (一) 创作 | 第53页 |
| (二) 动作 | 第53-54页 |
| (三) 音乐的读与写 | 第54页 |
| 五、 国外三大教学体系中的视唱教学与我国传统视唱练耳教学方法之比较 | 第54-56页 |
| 注释 | 第56-57页 |
| 总结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