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引言 | 第10-14页 |
| 一、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三、 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 第一章 《请把护照和机票给我》教学设计分析 | 第14-20页 |
| 一、 课型分析 | 第14页 |
| 二、 教材分析 | 第14-15页 |
| 三、 教学对象分析 | 第15页 |
| 四、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 第15-16页 |
| 五、 教学目标的确立 | 第16-17页 |
| (一)能力与知识目标 | 第16页 |
|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 第16页 |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第16-17页 |
| 六、 教学重点、难点 | 第17页 |
| 七、 教学用具的选取 | 第17页 |
| 八、 本教学设计所遵循的教学原则 | 第17-19页 |
| (一)启发性原则 | 第17-18页 |
| (二)系统性原则 | 第18页 |
| (三)发展性原则 | 第18页 |
| (四)巩固性原则 | 第18页 |
| (五)趣味性原则 | 第18-19页 |
| (六)直观性原则 | 第19页 |
| 九、 本教学设计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请把护照和机票给我》教学设计详案 | 第20-78页 |
| 第一讲(第一、二课时,共 80 分钟) | 第20-47页 |
| 一、 教学内容 | 第20页 |
| 二、 教学目标 | 第20页 |
| 三、 教学重难点 | 第20-21页 |
| 四、 教具 | 第21页 |
| 五、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 第21-47页 |
| 第二讲(第三、四课时,共 80 分钟) | 第47-68页 |
| 一、 教学内容 | 第47页 |
| 二、 教学目标 | 第47-48页 |
| 三、 教学重难点 | 第48页 |
| 四、 教具 | 第48页 |
| 五、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 第48-68页 |
| 第三讲(第五、六课时,共 80 分钟) | 第68-78页 |
| 一、 教学内容 | 第68页 |
| 二、 教学目标 | 第68-69页 |
| 三、 教学重难点 | 第69页 |
| 四、 教具 | 第69-70页 |
| 五、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 第70-78页 |
| 第三章 教学评估与教学反思 | 第78-84页 |
| 一、 《关于第十三课教学和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的情况总结 | 第78-79页 |
| 二、 教学评估 | 第79-80页 |
| 三、 教学反思 | 第80-84页 |
| (一)多方面了解教学对象,准备多个教学方案 | 第80-81页 |
| (二)坚持精讲多练,合理安排操练难度 | 第81页 |
| (三)讲究提问方式 | 第81-82页 |
| (四)适度安排生词扩展 | 第82页 |
| (五)精心制作课件,适度添加非教学因素 | 第82-84页 |
| 结语 | 第84-88页 |
| 一、 本文的有益尝试 | 第84-86页 |
| (一)谆谆善诱,在提问和引导中导入新知 | 第84页 |
| (二)精讲多练,每个环节均以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为落脚点 | 第84-85页 |
| (三)注意每个教学环节的过渡 | 第85页 |
| (四)以情境教学贯穿始终 | 第85页 |
| (五)生词依据主题讲解 | 第85页 |
| (六)以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了解试教情况 | 第85-86页 |
| 二、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86-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 附录 | 第92-112页 |
| 致谢 | 第112-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