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一、绪论 | 第9-12页 |
(一) 研究源起 | 第9-10页 |
1. 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的历史与现状 | 第9页 |
2. 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9-10页 |
(二) 研究基础 | 第10-11页 |
1. 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的传播性 | 第10页 |
2. 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和传播学结合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二、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文化传播问题 | 第12-18页 |
(一) 全球化视角下的文化传播 | 第12-14页 |
1. 文化安全和文化传播 | 第12-13页 |
2. 国家软、硬实力和文化传播 | 第13-14页 |
(二) 中国文化传播定位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14-18页 |
1. 中国文化传播和汉语教学 | 第14-16页 |
2. 传播学视角下的中国文化传播问题分析 | 第16-18页 |
三、合适的传播内容 | 第18-26页 |
(一) 传播内容具有可接受性 | 第18-22页 |
1. 普世性 | 第18-20页 |
2. 有用性 | 第20-22页 |
3. 趣味性 | 第22页 |
(二) 传播内容的可信性 | 第22-26页 |
1. 准确性 | 第23-24页 |
2. 时效性 | 第24-26页 |
四、有效的传播原则 | 第26-39页 |
(一) 建构良好的传播氛围 | 第26-36页 |
1. 尊重学生 | 第26-30页 |
2. 建构健康的师生情感距离 | 第30-33页 |
3. 注重倾听 | 第33-36页 |
(二) 增强学生的信任感 | 第36-39页 |
1. 教师的知识储备 | 第37页 |
2. 教师的个人修养 | 第37-38页 |
3. 教师的客观立场 | 第38-39页 |
五、恰当的传播技巧 | 第39-46页 |
(一) 暗示法 | 第39-41页 |
(二) 两面提示法 | 第41-43页 |
(三) 比较法 | 第43-44页 |
(四) 强调法 | 第44-46页 |
六、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