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语索引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前言 | 第11页 |
1.2 我国驴资源概况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驴奶的研究状况 | 第12-15页 |
1.3.1 驴奶的营养价值研究 | 第12-13页 |
1.3.2 驴奶理化性质的研究 | 第13-14页 |
1.3.3 驴奶的生理学活性研究 | 第14-15页 |
1.4 乳酸菌的功能作用 | 第15-17页 |
1.4.1 免疫调节作用 | 第15-16页 |
1.4.2 建立和维持肠道内正常优势菌群 | 第16页 |
1.4.3 抗癌、抗肿瘤 | 第16-17页 |
1.5 乳酸菌与乳制品的发酵 | 第17-18页 |
1.5.1 应用于乳制品发酵的乳酸菌种类 | 第17-18页 |
1.5.2 保健作用 | 第18页 |
1.6 复合益生菌乳制品的研究现状 | 第18页 |
1.7 展望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发酵驴奶乳酸菌的筛选及其生理功能的初探 | 第20-32页 |
摘要 | 第20页 |
2.1 前言 | 第20-21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5页 |
2.2.1 材料 | 第21页 |
2.2.2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21页 |
2.2.3 相关试剂与培养基的配制 | 第21-22页 |
2.2.4 实验方法 | 第22-25页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5-30页 |
2.4 讨论 | 第30-32页 |
第三章 驴奶与Lactobacillus rhamnosus ZDY114协同增强小鼠免疫作用研究 | 第32-44页 |
摘要 | 第32页 |
3.1 前言 | 第32-33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3-37页 |
3.2.1 材料 | 第33页 |
3.2.2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33页 |
3.2.3 相关试剂与培养基的配制 | 第33-34页 |
3.2.4 实验方法 | 第34-37页 |
3.2.5 数据统计方法 | 第37页 |
3.3 结果 | 第37-42页 |
3.3.1 小鼠体重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2 小鼠脏器比值 | 第38-39页 |
3.3.3 细胞免疫功能的测定——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 第39页 |
3.3.4 体液免疫功能的测定——血清溶血素实验 | 第39-40页 |
3.3.5 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测定——碳廓清实验 | 第40-41页 |
3.3.6 NK细胞杀伤活性的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实验 | 第41-42页 |
3.4 讨论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复配鼠李糖乳杆菌的驴奶粉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 第44-61页 |
摘要 | 第44页 |
4.1 前言 | 第44-45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5-52页 |
4.2.1 材料 | 第45页 |
4.2.2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45页 |
4.2.3 相关试剂与培养基的配制 | 第45-47页 |
4.2.4 实验方法 | 第47-52页 |
4.3 结果与与讨论 | 第52-59页 |
4.3.1 粪便菌群变化分析 | 第52-53页 |
4.3.2 小鼠肠道菌群细菌V3区引物的PCR-DGGE结果分析 | 第53-59页 |
4.4 讨论 | 第59-6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1-63页 |
5.1 结论 | 第61-62页 |
5.2 建议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附录A1 试剂 | 第69-70页 |
附录A2 仪器设备 | 第70-71页 |
个人介绍 | 第71页 |
获奖情况 | 第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