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8页 |
第一章 歌剧《伤逝》的创作背景及子君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特征表述 | 第8-12页 |
第一节 鲁迅小说《伤逝》的创作背景 | 第8-9页 |
第二节 歌剧《伤逝》的独特的叙事性结构特点 | 第9-10页 |
第三节 "子君"人物角色塑造的音乐语言特点及其戏剧性格语言解析 | 第10-11页 |
第四节 "子君"人物刻画的社会属性及其时代背景的艺术渲染力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歌剧《伤逝》独特的音乐语言表述和技法特点 | 第12-14页 |
第一节 施光南先生的音乐创作特征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歌剧《伤逝》的音乐创作特征及艺术性符号解析 | 第13-14页 |
第三章 "子君"主要唱段的音乐解析和演唱技法处理 | 第14-25页 |
第一节 《一抹夕阳》的音乐分析和演唱技法处理 | 第14-17页 |
第二节 《风萧瑟》的音乐分析和演唱技法处理 | 第17-21页 |
第三节 《不幸的人生》的音乐分析和演唱技法处理 | 第21-24页 |
第四节 同一角色在不同唱段中的同质和异质的关系 | 第24-25页 |
第四章 歌剧《伤逝》中不同版本演唱的特征性比较及美学价值 | 第25-27页 |
第一节 "子君"角色塑造在不同诠释中的特征性比较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子君"角色塑造的美学价值及时代性特征 | 第26-27页 |
结语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29页 |
后记 | 第29-30页 |
乐谱附录 | 第30-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