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自堆积式螺旋速冻装备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4页 |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8-12页 |
1.2.1 螺旋速冻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2 螺旋速冻装备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2 自堆积式螺旋速冻装置结构原理及整体性能分析 | 第14-23页 |
2.1 自堆积式螺旋速冻装置的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4-18页 |
2.1.1 自堆积式螺旋输送系统 | 第15-16页 |
2.1.2 自堆积式螺旋传动系统 | 第16-17页 |
2.1.3 其他组成部分 | 第17-18页 |
2.2 自堆积式螺旋速冻装置的特点分析 | 第18-20页 |
2.3 现有系统性能分析及改进方案 | 第20-22页 |
2.3.1 输送带性能分析 | 第20-21页 |
2.3.2 传动系统性能分析 | 第21页 |
2.3.3 改进和优化方案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输送系统的分析与优化 | 第23-39页 |
3.1 输送带的材料配置 | 第23-24页 |
3.2 输送带的轨迹分析与支架系统 | 第24-25页 |
3.3 输送带侧链板的分析与优化设计 | 第25-34页 |
3.3.1 结构分析与设计 | 第25-32页 |
3.3.2 输送带的载荷分析 | 第32-34页 |
3.4 三种侧链板受力有限元分析 | 第34-37页 |
3.4.1 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 第34页 |
3.4.2 加载与约束 | 第34页 |
3.4.3 结果与分析 | 第34-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4 传动系统的分析与优化 | 第39-56页 |
4.1 驱动链条的位置分析 | 第39-40页 |
4.2 循环滚珠活动导轨的结构分析 | 第40-41页 |
4.3 导轨系统的Hertz接触建模与分析计算 | 第41-50页 |
4.3.1 单个滚珠—沟槽的Hertz接触模型 | 第41-42页 |
4.3.2 螺旋导轨系统的力学模型分析 | 第42-44页 |
4.3.3 螺旋导轨系统接触刚度的计算 | 第44-48页 |
4.3.4 循环滚珠导轨接触刚度的仿真分析 | 第48-50页 |
4.4 轴承式循环滚动导轨的设计与分析 | 第50-55页 |
4.4.1 轴承式循环滚动导轨的结构设计 | 第50-52页 |
4.4.2 轴承式循环滚动导轨接触刚度的仿真分析 | 第52-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自堆积式螺旋速冻装置多电机的比例同步控制 | 第56-74页 |
5.1 多电机比例同步控制系统结构的分析与选择 | 第56-60页 |
5.2 驱动电机的速度分析 | 第60-62页 |
5.3 模糊PID控制 | 第62-68页 |
5.3.1 模糊控制与PID控制 | 第62-64页 |
5.3.2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 第64-68页 |
5.4 多电机比例同步控制策略的仿真分析 | 第68-72页 |
5.4.1 系统的参数设置及建模 | 第68-70页 |
5.4.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70-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总结 | 第74-75页 |
6.2 展望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附录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