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重复任务对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表现的影响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1章 绪言 | 第7-9页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22页 |
·概念界定 | 第9页 |
·互动理论 | 第9-11页 |
·社会文化理论 | 第11-21页 |
·社会文化理论概述 | 第11-12页 |
·发生学的研究方法 | 第12-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研究方法 | 第22-27页 |
·研究问题 | 第22页 |
·被试 | 第22页 |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实验设计 | 第23-24页 |
·数据收集方法 | 第23页 |
·实验步骤 | 第23-24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录音转写 | 第24页 |
·被试姓名的表示方法 | 第24页 |
·语言表现方面的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语言微观发生片段(MGI) | 第25页 |
·预测验 | 第25-27页 |
第4章 研究结果 | 第27-47页 |
·学习者在不完全重复任务中语言表现方面的差异 | 第27-31页 |
·描述内容方面的差异 | 第27-29页 |
·语言形式方面的差异 | 第29-31页 |
·学习者在不完全重复任务中非语言表现方面的差异 | 第31-39页 |
·心理方面 | 第31-36页 |
·情感方面 | 第36-39页 |
·学习者语言发展的具体微观发生阶段 | 第39-42页 |
·促使学习者语言变化的因素 | 第42-46页 |
·语言解释 | 第42-44页 |
·语言启动 | 第44-45页 |
·语言共建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讨论 | 第47-5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0-53页 |
·本研究的结论 | 第50-51页 |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 第51-53页 |
附录:录音转写原则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