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材、课本论文

培养成段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对外汉语初级教材设计--基于ADDIE模型设计《童话故事汉语自学》

致谢第1-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11页
一、 绪论第11-13页
 (一) 研究背景第11-12页
 (二) 研究意义第12页
  1.理论意义第12页
  2.实践意义第12页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2-13页
  1.研究思路第12页
  2.研究方法第12-13页
 (四) 研究成果的创新第13页
二、 文献综述第13-23页
 (一)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现状第13-15页
  1.有关对外汉语的研究第13-14页
  2.有关对外汉语教材的研究第14-15页
 (二) 对外汉语教材“研究问题”的分类第15-18页
  1.教材中的语言知识点第15-16页
  2.面向不同层次、专业、技能的教材第16页
  3.汉语国际推广中的教材问题第16-17页
  4.教材编写中的问题第17页
  5.就现有教材看问题第17页
  6.对教材内容(语料)的研究第17-18页
  7.多媒体教学材料第18页
 (三) 对外汉语教材研究成果第18-21页
  1.正确处理教材中“字、词、句、拼音”第18-19页
  2.教材中的词语例释和差异对比第19页
  3.教材编写的依据和原则第19-20页
  4.强调语境的作用第20页
  5.学习者成段表达能力和语篇意识的培养第20-21页
  6.运用新技术第21页
 (四) 对外汉语教材评价第21-23页
  1.针对性不强和“针对性”过头第21-22页
  2.缺乏创新第22页
  3.实践研究少第22页
  4.初级阶段的教材编写缺乏对语篇意识的培养第22-23页
 (五) 研究创新点第23页
三、 本项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第23-28页
 (一) 学习理论第23-26页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第24页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第24-25页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25页
  4.情景学习理论第25页
  5.自学和自主学习理论第25-26页
 (二) 教学设计 ADDIE 模型第26-27页
 (三) 讯息设计理论第27-28页
四、 分析阶段第28-33页
 (一) 学习需求分析第28-29页
 (二) 绩效差距分析第29页
 (三) 环境分析第29-30页
 (四) 学习者分析第30-33页
  1.成人学习者第30页
  2.动机和期望第30-32页
  3.学习兴趣第32-33页
五、 设计阶段第33-45页
 (一) 学习方式第33页
 (二) 设计成果第33页
 (三) 选择学习内容第33-36页
  1.选择故事的标准第34-35页
  2.所选故事的特点第35-36页
 (四) 故事内容的设计第36-40页
  1.学习目的和目标第36-37页
  2.汉字的处理第37-38页
  3.词语的处理第38页
  4.字词的例释第38-40页
 (五) 文本段落设置第40-42页
  1.感性输入和理性输入第41页
  2.段落意思概括第41-42页
 (六) 文本的布局与设计第42页
  1.结构特点第42页
  2.图表运用第42页
 (七) Flash 媒体设计第42-44页
  1.朗读录音的选择第43页
  2.画面选择第43页
  3.整体布局第43-44页
 (八) 增强学习兴趣第44-45页
六、 开发、实施和形成性评价第45-49页
 (一) 阶段性开发、试用和评价第45页
 (二) 形成性评价第45-46页
 (三) 实施第46-47页
 (四) 对《童话故事汉语自学》的评价第47-48页
  1.优点第47页
  2.不足第47-48页
  4.整体反馈第48页
 (五) 对设计的评价第48-49页
  1.设计的优点第48-49页
  2.设计的不足第49页
七、 结论和展望第49-51页
 (一) 结论第49页
 (二) 展望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附录一第55-58页
附录二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语中同性恋相关词语的释义及应用
下一篇:任务型教学在初级汉语综合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利用TBLT模式改良3p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