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1. 选题的理由 | 第8页 |
2 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 第8-9页 |
3. 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 | 第9页 |
4.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第一章 汉、越结果补语 | 第12-19页 |
1. 汉语结果补语的表达形式 | 第12-14页 |
·肯定式 | 第12页 |
·否定式 | 第12-13页 |
·疑问式 | 第13页 |
·正反疑问式 | 第13-14页 |
2. 汉语中充当结果补语的动词和形容词的常见类型 | 第14-15页 |
·常用作结果补语的动词 | 第14-15页 |
·常用作结果补语的形容词 | 第15页 |
3. 越语结果补语的结构特点 | 第15-19页 |
·肯定式 | 第16页 |
·否定式 | 第16-17页 |
·疑问式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汉、越结果补语对比分析 | 第19-42页 |
1. 动结式对比 | 第19-25页 |
·中心语带宾语时 | 第19-25页 |
·动结式无带宾语 | 第25页 |
2. 汉越结果补语意义对比 | 第25-26页 |
3. 汉越结果补语结构对比 | 第26-32页 |
·肯定形式 | 第26-27页 |
·否定形式 | 第27-30页 |
·疑问形式 | 第30-31页 |
·正反疑问形式 | 第31-32页 |
4. 中心语后只能带一个结果补语 | 第32-34页 |
5. 结果补语后面是否可以加上表示程度的成分 | 第34-35页 |
6. 结果补语后面是否能加上表示数量的成分(数量补语) | 第35-36页 |
7. 能充当结果补语的词和词组 | 第36-39页 |
·单音节和双音节的形容词充当结果补语 | 第36页 |
·重叠形容词充当结果补语 | 第36-37页 |
·动词充当结果补语 | 第37页 |
·介词结构充当结果补语 | 第37-39页 |
小结 | 第39-42页 |
第三章 越南学习者习得汉语结果补语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 第42-53页 |
1. 宾语位置的顺序有误 | 第45-46页 |
·中心语-补语-宾语的顺序有误 | 第45页 |
·动结式带宾语的位置有误 | 第45-46页 |
2. 否定形式有误 | 第46-47页 |
·否定词的位置有误 | 第46页 |
·否定词“不”和“没”使用有误 | 第46-47页 |
3. 疑问形式有误 | 第47页 |
4. 离合动词带结果补语位置有误 | 第47-48页 |
5. 遗漏 | 第48-50页 |
·遗漏中心语 | 第48页 |
·遗漏结果补语 | 第48-49页 |
·遗漏助词“了” | 第49页 |
·遗漏“得” | 第49-50页 |
6. 中心语与结果补语搭配不当 | 第50-51页 |
·中心语与结果补语搭配不当 | 第50页 |
·结果补语使用不当 | 第50-51页 |
7. 误加 | 第51页 |
·两个补语叠加 | 第51页 |
·动词前误加“有” | 第51页 |
8. 误用 | 第51-53页 |
·该用结果补语而用状态补语 | 第51-52页 |
·该用结果补语而用可能补语 | 第52-53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3-54页 |
附录1 | 第54-58页 |
附录2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个人简历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