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 引言 | 第10页 |
2 酒曲根霉主要淀粉酶种类和性质 | 第10-14页 |
·酒曲根霉主要淀粉酶种类 | 第10-11页 |
·酒曲根霉 α-淀粉酶性质 | 第11页 |
·酒曲根霉糖化酶性质 | 第11-12页 |
·酒曲根霉麦芽低聚糖酶性质 | 第12-14页 |
3 麦芽低聚糖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麦芽低聚糖功能 | 第14-15页 |
·麦芽低聚糖的产生途径 | 第15-17页 |
·麦芽低聚糖市场现状 | 第17-18页 |
4 立题依据 | 第18-19页 |
5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高产麦芽低聚糖酒曲根霉的筛选 | 第20-3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7页 |
·主要药品、仪器 | 第20-21页 |
·材料 | 第21-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7页 |
·酒曲根霉分离纯化 | 第22-23页 |
·酒曲根霉主要淀粉酶活力测定 | 第23-25页 |
·酒曲根霉的试饭试验 | 第25-2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不同培养基抑制剂浓度对分离纯化的影响 | 第27页 |
·不同酒曲根霉主要淀粉酶活力 | 第27-28页 |
·不同酒曲根霉对甜酒中麦芽低聚糖含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3 讨论与结论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根霉 RA-1的诱变育种 | 第30-3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菌种来源 | 第30页 |
·主要药品 | 第30页 |
·主要仪器 | 第30页 |
·培养基 | 第30页 |
·主要试剂 | 第30-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抱子菌悬液制作 | 第31页 |
·诱变处理 | 第31-3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4页 |
·NaNO_2诱变结果 | 第32页 |
·紫外线诱变结果 | 第32-34页 |
3 讨论与结论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根霉 RA-UV4淀粉酶的分离纯化 | 第36-4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42页 |
·主要药品、试剂 | 第36-37页 |
·部分仪器 | 第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7-42页 |
·酶液浸提 | 第37页 |
·硫酸铵分级沉淀 | 第37-38页 |
·酶液硫酸铵沉淀 | 第38页 |
·DEAE-纤维素柱层析 | 第38页 |
·葡聚糖凝胶 G-100层析 | 第38页 |
·蛋白质纯度检验 | 第38-40页 |
·蛋白质亚基结构和分子量测定 | 第40-4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5页 |
·透明圈与淀粉酶活力大小的关系 | 第42页 |
·不同硫酸铵饱和度对淀粉酶沉降的影响 | 第42-43页 |
·根霉 RA-UV4主要淀粉酶种类 | 第43-44页 |
·根霉 RA-UV4淀粉酶纯度 | 第44页 |
·根霉 RA-UV4淀粉酶的分子量 | 第44-45页 |
3 讨论与结论 | 第45-47页 |
第五章 根霉 RA-UV4甜酒汁液糖分分析 | 第47-52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7-48页 |
·原料 | 第47页 |
·主要试剂、药品 | 第47页 |
·主要仪器 | 第47页 |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制曲 | 第47页 |
·水分含量测定 | 第47页 |
·甜酒汁液处理 | 第47页 |
·甜酒汁液总糖测定 | 第47页 |
·甜酒汁液还原糖测定 | 第47页 |
·甜酒汁液低聚糖值测定 | 第47页 |
·甜酒汁液糖分的Sephadex G-100柱层析 | 第47-48页 |
·甜酒汁液糖分的纸层析 | 第4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0页 |
·根霉 RA-UV4甜酒样总糖、还原糖及麦芽低聚糖值结果 | 第48页 |
·根霉 RA-UV4甜酒汁液中糖的组分 | 第48-50页 |
·不同展开剂对纸层析效果的影响 | 第50页 |
3 讨论与结论 | 第50-5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2-54页 |
1 小结 | 第52页 |
2 主要创新点 | 第52-53页 |
3 问题与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