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0马力远洋拖船总振动及局部结构强度分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 | 第12-16页 |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6-18页 |
| 第2章 迁移矩阵分析方法 | 第18-25页 |
| ·概述 | 第18页 |
| ·迁移矩阵法简介 | 第18-24页 |
| ·状态矢量及其构成 | 第18-19页 |
| ·坐标系统与符号规则 | 第19页 |
| ·场迁移矩阵 | 第19-22页 |
| ·应用迁移矩阵法求解梁的自由振动 | 第22-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结构静力学分析的有限元方法 | 第25-34页 |
| ·概述 | 第25页 |
| ·平面问题有限元法 | 第25-33页 |
| ·有限元位移法的基本思想 | 第25-28页 |
| ·单元类型 | 第28页 |
| ·单元位移函数 | 第28-29页 |
| ·刚度方程的建立 | 第29-33页 |
| ·等效节点载荷与边界条件处理 | 第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船体总振动计算 | 第34-50页 |
| ·概述 | 第34页 |
| ·9000马力远洋拖船相关资料 | 第34-36页 |
| ·主尺度 | 第34-35页 |
| ·甲板间高 | 第35页 |
| ·航速 | 第35页 |
| ·主机及推进器 | 第35-36页 |
| ·9000马力远洋拖船固有振动特性计算 | 第36-37页 |
| ·计算方法 | 第36-37页 |
| ·计算工况 | 第37页 |
| ·计算的原始数据选取方法 | 第37-38页 |
| ·关于船梁长度和梁段的取法 | 第37页 |
| ·剖面惯性矩 | 第37页 |
| ·船梁的剪切相当面积 | 第37-38页 |
| ·分布质量的计算 | 第38页 |
| ·自由振动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38-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第五章 船体局部结构强度分析 | 第50-58页 |
| ·概述 | 第50页 |
| ·船体结构有限元建模 | 第50-54页 |
| ·建模基本思路 | 第50-51页 |
| ·船体结构分析及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51-53页 |
| ·模型边界条件的确立 | 第53-54页 |
| ·结构强度分析结果 | 第54-57页 |
| ·强度校核 | 第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六章 9000马力远洋拖船总振动试验研究 | 第58-73页 |
| ·概述 | 第58页 |
| ·实船主要参数 | 第58-59页 |
| ·船体主要参数 | 第58页 |
| ·螺旋桨参数 | 第58-59页 |
| ·主机参数 | 第59页 |
| ·测量系统框图 | 第59页 |
| ·测试时水文气象和舰船状态 | 第59-60页 |
| ·9000马力远洋拖船总体激振试验 | 第60-64页 |
| ·测点布置 | 第60页 |
| ·抛锚激振试验 | 第60-64页 |
| ·9000马力远洋拖船航行总振动试验 | 第64-72页 |
| ·测点布置 | 第64页 |
| ·测量方法 | 第64-67页 |
| ·航行总振动试验结果 | 第67-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七章 拖缆机基座强度试验研究 | 第73-81页 |
| ·概述 | 第73页 |
| ·实船主要参数 | 第73-74页 |
| ·船体主要参数 | 第73页 |
| ·螺旋桨参数 | 第73-74页 |
| ·主机参数 | 第74页 |
| ·测点布置和应变测量片的粘贴 | 第74-75页 |
| ·测量时舰船状态和环境条件及测量仪器 | 第75页 |
| ·试验过程 | 第75-76页 |
| ·测量结果及分析 | 第76-80页 |
| ·试验结果 | 第76-80页 |
| ·强度校核 | 第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结论 | 第81-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7-88页 |
| 致谢 | 第88-89页 |
| 个人简历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