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1.1 猕猴桃概述 | 第13页 |
1.2 猕猴桃采后生理和品质特性研究 | 第13-15页 |
1.2.1 猕猴桃硬度的变化 | 第13-14页 |
1.2.2 猕猴桃可溶性固形物、VC和有机酸含量的变化 | 第14页 |
1.2.3 呼吸生理变化 | 第14-15页 |
1.2.4 乙烯代谢 | 第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5-18页 |
1.3.1 膨大剂应用现状 | 第15-16页 |
1.3.2 1-MCP保鲜技术 | 第16页 |
1.3.3 电子鼻的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1.3.4 叶绿素的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18-20页 |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膨大剂、1-MCP处理对猕猴桃贮藏品质的影响 | 第20-27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1页 |
2.1.1 材料 | 第20页 |
2.1.2 仪器与设备 | 第20页 |
2.1.3 方法 | 第20-21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1-25页 |
2.2.1 不同处理对猕猴桃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的影响 | 第21-22页 |
2.2.2 不同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硬度和SSC的影响 | 第22-23页 |
2.2.3 不同处理对猕猴桃果实可滴定酸和pH值的影响 | 第23-24页 |
2.2.4 贮藏时间对猕猴桃果实香气成分的电子鼻传感器响应值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 讨论 | 第25-26页 |
2.4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1-MCP处理对猕猴桃果实叶绿素代谢的影响 | 第27-37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3.1.1 材料及试剂 | 第27页 |
3.1.2 仪器与设备 | 第27页 |
3.1.3 方法 | 第27-30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6页 |
3.2.1 1-MCP处理对猕猴桃果实贮藏过程中各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2 在贮藏过程中1-MCP处理对猕猴桃果实POD活性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3 在贮藏过程中1-MCP处理对猕猴桃果实Chlase和MDCase活性的影响 | 第32页 |
3.2.4 HPLC分析猕猴桃贮藏过程中叶绿素及其衍生物的变化 | 第32-36页 |
3.3 讨论 | 第36页 |
3.3.1 叶绿素降解与Chlase活性的关系 | 第36页 |
3.3.2 叶绿素降解与MDcase活性的关系 | 第36页 |
3.4 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电子鼻对猕猴桃贮藏时间和品质的预测 | 第37-49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4.1.1 试材 | 第37页 |
4.1.2 仪器与设备 | 第37-38页 |
4.1.3 方法 | 第38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7页 |
4.2.1 电子鼻对猕猴桃芳香特征的响应 | 第38-39页 |
4.2.2 电子鼻结合PCA和LDA分析对不同贮藏期猕猴桃的区分 | 第39页 |
4.2.3 电子鼻对猕猴桃贮藏时间的判别 | 第39-43页 |
4.2.4 电子鼻对膨大剂猕猴桃品质的预测 | 第43-45页 |
4.2.5 电子鼻对对照猕猴桃品质的预测 | 第45-47页 |
4.3 讨论 | 第47页 |
4.4 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膨大剂、1-MCP处理对猕猴桃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 | 第49-68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5.1.1 材料 | 第49页 |
5.1.2 仪器与设备 | 第49页 |
5.1.3 方法 | 第49-50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50-66页 |
5.2.1 电子鼻对低温贮藏中猕猴桃果实香气变化的检测 | 第50-51页 |
5.2.2 猕猴桃果实贮藏期主要香气成分分析 | 第51-64页 |
5.2.3 不同处理对猕猴桃果实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和种类的影响 | 第64-66页 |
5.3 讨论 | 第66-67页 |
5.4 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 | 第68-70页 |
6.1 结论 | 第68-69页 |
6.2 创新点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作者简介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