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基于多要素的海岛型城市生态状况评价--以平潭综合实验区为例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5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8-11页
    1.2 国内外生态评价研究进展第11-21页
        1.2.1 海岛生态的传统评价研究第12-13页
        1.2.2 海岛生态的遥感评价研究第13-15页
        1.2.3 城市生态的遥感评价研究第15-20页
        1.2.4 现有研究存在的局限与不足第20-21页
    1.3 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1-24页
        1.3.1 研究目标第21页
        1.3.2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3.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第22-24页
    1.4 论文结构第24-25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25-35页
    2.1 研究区选取背景第25页
    2.2 研究区范围第25-26页
    2.3 研究区自然环境概况第26-32页
        2.3.1 地理位置第26页
        2.3.2 地质第26-28页
        2.3.3 地貌第28页
        2.3.4 气象第28-29页
        2.3.5 水文第29-30页
        2.3.6 土壤第30-31页
        2.3.7 植被第31-32页
        2.3.8 海滩围垦第32页
    2.4 社会经济概况第32-34页
    2.5 生态状况第34-35页
第三章 遥感影像数据及预处理第35-51页
    3.1 多光谱遥感数据源第35-41页
        3.1.1 Landsat系列卫星第37-41页
        3.1.2 ASTER GDEM第41页
    3.2 遥感数据预处理第41-51页
        3.2.1 影像的辐射校正第42-45页
        3.2.2 影像的几何校正第45-48页
        3.2.3 提取研究区范围第48页
        3.2.4 研究区去云处理第48-51页
第四章 生态遥感指标选取与评价指数构建第51-73页
    4.1 已有生态遥感指数介绍第51页
    4.2 生态遥感指标的选取第51-61页
        4.2.1 绿度指标(NDVI)第52-53页
        4.2.2 湿度指标(Wet)第53-54页
        4.2.3 干度指标(NDBSI)第54-56页
        4.2.4 热度指标(LST)第56-59页
        4.2.5 人类活动强度指标(HAI)第59-60页
        4.2.6 坡度指标(Slope)第60-61页
    4.3 生态遥感指数权重的确定第61-65页
    4.4 生态遥感指数构建及其代表性分析第65-73页
        4.4.1 多要素生态遥感指数构建第65-67页
        4.4.2 M-RSEI指数的代表性分析第67-73页
第五章 平潭岛生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第73-109页
    5.1 平潭岛生态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第73-83页
        5.1.1 不同时相平潭岛的生态状况水平分析第73-75页
        5.1.2 不同时相平潭岛生态状况的空间分布特点第75-78页
        5.1.3 平潭岛生态状况的动态变化分析第78-83页
    5.2 平潭岛生态状况的景观格局分析第83-89页
        5.2.1 景观格局指数第84-86页
        5.2.2 平潭岛生态的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第86-89页
    5.3 平潭岛生态状况的模型建立第89-91页
    5.4 土地利用分类第91-99页
        5.4.1 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第91-93页
        5.4.2 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分类方法研究第93-95页
        5.4.3 遥感影像的分类后处理及精度确定第95-99页
    5.5 土地利用分类信息统计第99-101页
    5.6 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分析第101-104页
    5.7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变化的关系分析第104-105页
    5.8 生态变化的驱动因子分析第105-109页
第六章 平潭岛局部区域生态状况分析及其防护对策第109-123页
    6.1 生态退化片区第110-114页
        6.1.1 平潭县城及周边第110-112页
        6.1.2 围填海域第112-114页
    6.2 生态改善片区第114-119页
        6.2.1 风口防护林第114-117页
        6.2.2 三十六脚湖周边第117-119页
    6.3 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中生态保护建议第119-123页
结论与展望第123-126页
    结论第123-125页
    展望第125-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38页
致谢第138-139页
个人简历第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有混合时滞的级联切换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下一篇:膨大剂、1-MCP处理对冷藏期猕猴桃色泽和香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