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食品工业副产品加工与利用论文

菇渣的降解特性和再利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生物质能第12页
    1.2 菇渣的再利用研究进展第12-16页
        1.2.1 菇渣的组成第12-13页
        1.2.2 菇渣的再利用第13-16页
    1.3 生物制氢第16-17页
    1.4 热纤梭菌第17-19页
    1.5 研究内容和意义第19-20页
第二章 菇渣的降解特性之初步研究第20-37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材料第20-23页
        2.2.1 菌株第20页
        2.2.2 培养基第20-21页
        2.2.3 主要仪器设备第21-22页
        2.2.4 主要试剂第22-23页
    2.3 实验方法第23-26页
        2.3.1 菌种的保藏、活化及种子液的制备第23页
        2.3.2 菇渣组分及性质的测定第23-24页
        2.3.3 探究粉碎对菇渣发酵的影响第24页
        2.3.4 探究调节初始pH值对菇渣发酵的影响第24-25页
        2.3.5 探究预处理对菇渣发酵的影响第25页
        2.3.6 探究菇渣不灭菌发酵的可行性第25-26页
        2.3.7 探究菇渣发酵培养基简化的可行性第26页
    2.4 分析测定方法第26-28页
        2.4.1 代谢产物和菇渣组分的测定第26-27页
        2.4.2 氢气产量的测定第27-28页
        2.4.3 结晶度的计算第28页
    2.5 结果与讨论第28-35页
        2.5.1 粉碎对菇渣发酵的影响第28-29页
        2.5.2 调节初始pH值对菇渣发酵的影响第29-30页
        2.5.3 预处理对菇渣发酵的影响第30-32页
        2.5.4 菇渣不灭菌发酵的可行性研究第32-33页
        2.5.5 菇渣发酵培养基简化和水洗的影响第33-35页
        2.5.6 菇渣的评价第35页
    2.6 总结第35-37页
第三章 菇渣的降解特性之预处理研究第37-48页
    3.1 引言第37页
    3.2 材料第37-38页
        3.2.1 菌株第37页
        3.2.2 培养基第37页
        3.2.3 主要仪器设备第37页
        3.2.4 主要试剂第37-38页
    3.3 实验方法第38-40页
        3.3.1 菌种的保藏、活化及种子液的制备第38页
        3.3.2 菇渣组分的测定第38页
        3.3.3 碱法预处理的强化第38-39页
        3.3.4 快速碱性过氧化氢法(快速法)预处理第39-40页
        3.3.5 菇渣的筛分第40页
        3.3.6 酶解和发酵第40页
    3.4 分析测定方法第40页
    3.5 结果与讨论第40-47页
        3.5.1 碱法预处理的强化第40-42页
        3.5.2 快速法预处理第42-45页
        3.5.3 菇渣的筛分第45-47页
    3.6 总结第47-48页
第四章 菇渣的再利用研究之发酵产氢第48-63页
    4.1 引言第48页
    4.2 材料第48页
        4.2.1 菌株第48页
        4.2.2 培养基第48页
        4.2.3 主要仪器设备第48页
        4.2.4 主要试剂第48页
    4.3 实验方法第48-51页
        4.3.1 菌种的保藏、活化及种子液的制备第48-49页
        4.3.2 培养基的简化第49-50页
        4.3.3 预处理菇渣发酵产氢第50页
        4.3.4 菇渣不灭菌发酵产氢第50-51页
    4.4 分析测定方法第51页
        4.4.1 代谢产物和氢气产量的测定第51页
        4.4.2 产氢时间曲线的方程拟合第51页
    4.5 结果与讨论第51-61页
        4.5.1 培养基的简化第51-56页
        4.5.2 预处理菇渣发酵产氢第56-58页
        4.5.3 菇渣不灭菌发酵产氢第58-61页
    4.6 总结第61-63页
第五章 菇渣的再利用研究之糖化第63-88页
    5.1 引言第63页
    5.2 材料第63-64页
        5.2.1 菌株第63页
        5.2.2 培养基第63-64页
        5.2.3 主要仪器设备第64页
        5.2.4 主要试剂第64页
    5.3 实验方法第64-68页
        5.3.1 菌种的保藏、活化及种子液的制备第64页
        5.3.2 添加JFC-E的菇渣糖化体系第64-66页
        5.3.3 菇渣的直接糖化第66页
        5.3.4 菇渣糖化工艺的研究第66-68页
        5.3.5 纤维小体的酶解研究第68页
        5.3.6 乙醇发酵第68页
    5.4 分析测定方法第68-69页
        5.4.1 氢气和代谢产物测定第68-69页
        5.4.2 纤维素酶活的测定第69页
        5.4.3 碳回收率和发酵效率的计算第69页
    5.5 结果与讨论第69-86页
        5.5.1 添加JFC-E的菇渣糖化体系第69-77页
        5.5.2 菇渣的直接糖化第77-78页
        5.5.3 菇渣糖化工艺的研究第78-85页
        5.5.4 纤维小体的酶解研究第85-86页
        5.5.5 乙醇发酵第86页
    5.6 总结第86-88页
结论与展望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10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3-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附件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筛选多菌种发酵提升米酒特征香气物质含量的研究
下一篇:辣木叶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免疫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