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 1.2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13-20页 |
| 2.1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 2.1.1“打”语义方面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 2.1.2“打”的语法方面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 2.1.3“打”的偏误分析方面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 2.2 偏误分析理论 | 第18-20页 |
| 第三章 动词“打”的测试卷的设计与调查 | 第20-26页 |
| 3.1 动词“打”的词典义 | 第20-21页 |
| 3.2《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中动词“打”的词汇及义项分析 | 第21-24页 |
| 3.3 测试内容 | 第24页 |
| 3.4 测试对象 | 第24-25页 |
| 3.5 测试目的 | 第25页 |
| 3.6 测试过程 | 第25-26页 |
| 第四章 “打”词群在中高级阶段留学生中常见的偏误分析 | 第26-42页 |
| 4.1 常见的偏误类型 | 第26-34页 |
| 4.1.1 受母语或媒介语言 (英语 )的影响产生的偏误 | 第26-28页 |
| 4.1.2 对“打”的某 些义项的过度泛化产生的偏误 | 第28-29页 |
| 4.1.3 由意思相近的词的混淆产生的偏误 | 第29-31页 |
| 4.1.4 对“打”的语 法属性的错误理解产生偏误 | 第31-33页 |
| 4.1.5 由于“打”这个 动词的缺失造成的偏误 | 第33-34页 |
| 4.2 中级和高级阶段留学生习得“打”词群的偏误对比 | 第34-38页 |
| 4.3 欧美和亚洲留学生习得“打”词群的偏误对比 | 第38-42页 |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42-51页 |
| 5.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第42-43页 |
| 5.2 关于“打”词群的词汇教学建议 | 第43-49页 |
| 5.3 后续研究工作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附录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