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一、绪论 | 第9-14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9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 文献研究法 | 第10页 |
2. 问卷调查法 | 第10-11页 |
3. 案例研究法 | 第11页 |
(四) 理论基础 | 第11-12页 |
1. 跨文化传播理论 | 第11页 |
2. “5W”传播模式理论 | 第11-12页 |
(五)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 关于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功能研究 | 第12页 |
2. 关于孔子学院开展中国文化活动的研究 | 第12-13页 |
3. 关于宋卡王子大学孔子学院的研究 | 第13-14页 |
二、宋卡王子大学孔子学院中国文化活动概况 | 第14-22页 |
(一) 宋卡王子大学孔子学院的总体发展概况 | 第14-17页 |
1. 宋卡王子大学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现状 | 第14-15页 |
2. 宋卡王子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水平考试现状 | 第15页 |
3. 宋卡王子大学孔子学院的文化活动现状 | 第15-17页 |
(二) 宋卡王子大学孔子学院推广中国文化活动的优势 | 第17-20页 |
1. 泰国政府大力推动,独特的“天时”优势 | 第17-18页 |
2. 地处华裔聚集区,无与伦比的“地利”优势 | 第18-19页 |
3. 拥有研究东南亚文化专家,“人和”优势突出 | 第19-20页 |
(三) 宋卡王子大学孔子学院推广中国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 | 第20-22页 |
1. 传播模式单一,未形成连锁主题化模式 | 第20-21页 |
2. 单打独斗,未能与其他单位通力合作 | 第21页 |
3. 自身建设存在一些问题 | 第21-22页 |
三、宋卡王子大学孔子学院中国文化活动调查分析 | 第22-38页 |
(一) 问卷调查情况概述 | 第22-23页 |
1. 问卷调查的目的 | 第22页 |
2. 问卷调查的对象 | 第22页 |
3. 问卷调查的内容 | 第22-23页 |
4. 问卷调查的发放和回收情况 | 第23页 |
(二) 数据和结论 | 第23-38页 |
1. 传播者分析 | 第23-28页 |
2. 受众者分析 | 第28-32页 |
3. 传播内容分析 | 第32-33页 |
4. 传播方式分析 | 第33-34页 |
5. 传播效果分析 | 第34-38页 |
四、宋卡王子大学孔子学院中国文化活动类型分析 | 第38-48页 |
(一) 比赛类 | 第38-41页 |
1. 传播对象 | 第38页 |
2. 传播内容 | 第38-40页 |
3. 传播效果 | 第40-41页 |
4. 注意事项 | 第41页 |
(二) 文化营类 | 第41-46页 |
1. 传播对象 | 第41页 |
2. 传播内容 | 第41-44页 |
3. 传播效果 | 第44-45页 |
4. 注意事项 | 第45-46页 |
(三) 节日类 | 第46-48页 |
1. 传播对象 | 第46页 |
2. 传播内容 | 第46-47页 |
3. 传播效果 | 第47页 |
4. 注意事项 | 第47-48页 |
五、关于宋卡王子大学孔子学院中国文化活动的建议 | 第48-53页 |
(一) 对传播者的建议 | 第48-49页 |
1. 提高传播者整体素质,稳定传播队伍 | 第48-49页 |
2. 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传播合力 | 第49页 |
3. 加强对本土汉语教师的培训和指导 | 第49页 |
(二) 对传播内容的建议 | 第49-51页 |
1. 深挖传统文化内涵,兼顾现代流行 | 第49-50页 |
2. 融入当地文化,做到因地制宜 | 第50页 |
3. 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 第50-51页 |
(三) 对传播媒介的建议 | 第51-53页 |
1. 加大投入,改善硬件设施 | 第51页 |
2. 多管齐下,拓宽宣传渠道 | 第51页 |
3. 深挖报道深度,增强新闻性 | 第51-53页 |
六、结语 | 第53-54页 |
注释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 | 第5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