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性腺蛋白聚糖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蛋白聚糖 | 第10-14页 |
·蛋白聚糖的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蛋白聚糖的生物学功能活性 | 第11-14页 |
·免疫调节活性 | 第11-12页 |
·抗氧化活性 | 第12页 |
·降血脂、降血糖作用 | 第12-13页 |
·抗肿瘤活性 | 第13-14页 |
·蛋白聚糖的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蛋白聚糖的提取及浓缩 | 第14页 |
·蛋白聚糖的分离纯化 | 第14-15页 |
·纯度鉴定 | 第15-16页 |
·蛋白聚糖的结构研究 | 第16-19页 |
·蛋白聚糖分子量的测定 | 第16-17页 |
·蛋白聚糖中糖肽键的确定 | 第17页 |
·蛋白聚糖单糖及氨基酸组成分析 | 第17页 |
·蛋白聚糖中糖链结构分析 | 第17-19页 |
·糖链的释放 | 第17-18页 |
·糖链的分离纯化 | 第18页 |
·糖链结构分析 | 第18-19页 |
·鲍鱼 | 第19-21页 |
·鲍鱼的营养价值 | 第19-20页 |
·鲍鱼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2-34页 |
·实验材料 | 第22-25页 |
·原料 | 第22页 |
·实验试剂及设备 | 第22-25页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2-24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4-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34页 |
·原料处理 | 第25页 |
·主要指标测定方法 | 第25-26页 |
·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 | 第25页 |
·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测蛋白质含量 | 第25-26页 |
·鲍鱼性腺蛋白聚糖的制备 | 第26页 |
·鲍鱼性腺蛋白聚糖的分离、纯化方法的研究 | 第26-28页 |
·鲍鱼性腺蛋白聚糖的色谱分级 | 第26-27页 |
·鲍鱼性腺蛋白聚糖的透析除盐 | 第27页 |
·PGAG-2的纯度鉴定 | 第27-28页 |
·PGAG-2性质的研究 | 第28页 |
·分子量的确定 | 第28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8页 |
·AHP-2组成的研究 | 第28-30页 |
·糖复合物中硫酸基的测定 | 第28页 |
·氨基己糖的比色测定 | 第28-29页 |
·糖醛酸含量的测定 | 第29-30页 |
·PGAG-2结构的研究 | 第30-31页 |
·PGAG-2的单糖组成测定 | 第30页 |
·PGAG-2的氨基酸组成分析 | 第30页 |
·PGAG-2的高碘酸氧化分析 | 第30-31页 |
·PGAG-2的核磁共振分析 | 第31页 |
·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31-33页 |
·对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DPPH·)的清除作用 | 第31页 |
·还原作用 | 第31-32页 |
·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 | 第32页 |
·抗脂质过氧化能力的测定 | 第32-33页 |
·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抑制作用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4-50页 |
·鲍鱼性腺蛋白聚糖的提取 | 第34页 |
·鲍鱼性腺蛋白聚糖分离纯化方法的确定 | 第34-38页 |
·鲍鱼脏器多糖色谱分级方法的确定 | 第35-37页 |
·PGAG-2纯度鉴定结果 | 第37-38页 |
·PGAG-2性质的研究及光谱分析结果 | 第38-40页 |
·PGAG-2相对分子量的测定 | 第38页 |
·PGAG-2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8-39页 |
·PGAG-2中各几种重要基团含量测定结果 | 第39-40页 |
·PGAG-2的结构研究结果 | 第40-44页 |
·PGAG-2单糖组成的测定 | 第40-41页 |
·PGAG-2氨基酸组成的测定 | 第41页 |
·PGAG-2的高碘酸实验结果 | 第41-43页 |
·PGAG-2的核磁共振分析结果 | 第43-44页 |
·抗氧化结果分析 | 第44-48页 |
·对DPPH·的清除作用 | 第44-45页 |
·样品的还原能力 | 第45-46页 |
·样品对·OH的清除作用 | 第46-47页 |
·抗脂质过氧化能力测定结果 | 第47-48页 |
·对ACE抑制作用 | 第48-49页 |
·活性测定总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录A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