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5页 |
| 缩略词表 | 第5-7页 |
| 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28页 |
| ·紫马铃薯研究概况 | 第14-17页 |
| ·花色苷提取分离纯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 ·花色苷常见提取方法 | 第17-18页 |
| ·花色苷的分离纯化 | 第18-20页 |
| ·层析法 | 第19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19-20页 |
| ·高速逆流色谱法 | 第20页 |
| ·花色苷结构鉴定 | 第20-21页 |
| ·花色苷生理活性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 ·抗氧化作用 | 第21-22页 |
| ·降脂减肥作用 | 第22页 |
| ·心血管保护作用 | 第22-23页 |
| ·抑癌作用 | 第23页 |
| ·抗糖尿病作用 | 第23-24页 |
| ·肥胖研究概况 | 第24-27页 |
| ·肥胖现状 | 第24-25页 |
| ·肥胖的形成与防治 | 第25-27页 |
|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 第2章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紫马铃薯花色苷 | 第28-40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8-31页 |
| ·材料和试剂 | 第28页 |
| ·仪器和设备 | 第28-29页 |
| ·试验方法 | 第29-31页 |
| ·紫马铃薯花色苷粗提取物的制备 | 第29页 |
| ·两相溶剂体系的选择 | 第29-30页 |
|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条件的优化 | 第30页 |
| ·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一步分离纯化 | 第30页 |
| ·花色苷单体结构初步鉴定 | 第30-3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9页 |
| ·紫马铃薯肉和皮花色苷成分分析 | 第31页 |
| ·HSCCC溶剂体系选择 | 第31-32页 |
| ·HSCCC操作条件的优化 | 第32-34页 |
| ·HSCCC分离紫马铃薯肉花色苷提取物 | 第34-35页 |
| ·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一步纯化HSCCC分离组分 | 第35-37页 |
| ·结构初步鉴定 | 第37-39页 |
| ·结论和讨论 | 第39-40页 |
| 第3章 紫马铃薯花色苷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 第40-57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40-46页 |
| ·材料和试剂 | 第40页 |
| ·仪器和设备 | 第40-41页 |
| ·试验方法 | 第41-46页 |
| ·试剂的配制 | 第41-42页 |
| ·紫马铃薯肉和皮花色苷提取物中总酚、总黄酮及花色苷含量的测定 | 第42-43页 |
| ·3T3-L1前脂肪细胞的培养 | 第43页 |
| ·紫马铃薯花色苷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43-44页 |
| ·紫马铃薯花色昔对3T3-L1前脂肪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44页 |
| ·紫马铃薯花色苷对3T3-L1前脂肪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44-45页 |
| ·3T3-L1前脂肪细胞的诱导分化 | 第45页 |
| ·油红O染色法分析紫马铃薯花色苷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 | 第45页 |
| ·统计学处理 | 第45-4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5页 |
| ·紫马铃薯肉和皮总酚、总黄酮和花色苷含量比较 | 第46页 |
| ·紫马铃薯肉和皮花色苷提取物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46-49页 |
| ·紫马铃薯肉和皮花色苷提取物对3T3-L1前脂肪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49-50页 |
| ·紫马铃薯肉和皮花色苷提取物对3T3-L1前脂肪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50-52页 |
| ·紫马铃薯花色苷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 | 第52-55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55-57页 |
| 第4章 紫马铃薯花色苷对大鼠降脂减肥作用研究 | 第57-65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57-60页 |
| ·材料和试剂 | 第57页 |
| ·仪器和设备 | 第57-58页 |
| ·实验方法 | 第58-59页 |
|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 第58页 |
| ·检测指标及方法 | 第58-59页 |
| ·数据分析 | 第59-6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0-63页 |
| ·紫马铃薯花色苷对大鼠摄食量的影响 | 第60页 |
| ·紫马铃薯花色苷对大鼠体重变化情况的影响 | 第60-61页 |
| ·紫马铃薯花色苷对大鼠肝脏、肾脏、脾脏、肾周脂肪及附睾脂肪重量的影响 | 第61-62页 |
| ·紫马铃薯花色苷对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 第62页 |
| ·紫马铃薯花色苷对大鼠血脂的影响 | 第62-63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63-65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8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展望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5页 |
| 作者简介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