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11页 |
| 摘要 | 第11-13页 |
| Abstract | 第13-15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5-31页 |
| ·蓝莓的概述 | 第15-17页 |
| ·蓝莓植物学特性 | 第15页 |
| ·蓝莓的品种 | 第15页 |
| ·蓝莓分布情况 | 第15-16页 |
| ·蓝莓营养价值 | 第16-17页 |
| ·花色苷的概述 | 第17-21页 |
| ·花色苷的结构与分类 | 第17页 |
| ·花色苷的理化性质 | 第17页 |
| ·花色苷的生物活性 | 第17-21页 |
| ·抗氧化活性 | 第19-20页 |
| ·花色苷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 第20页 |
| ·抗癌、抗肿瘤作用 | 第20-21页 |
| ·其他作用 | 第21页 |
| ·花色苷的提取工艺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 ·溶剂提取法 | 第22页 |
| ·超临界萃取法 | 第22-23页 |
| ·微波辅助提取法 | 第23页 |
| ·酶辅助提取法 | 第23-24页 |
|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 第24页 |
| ·花色苷的纯化工艺研究现状 | 第24-27页 |
| ·高速逆流色谱(HSCCC) | 第25页 |
| ·大孔树脂吸附法 | 第25-26页 |
| ·膜分离纯化法 | 第26-27页 |
| ·葡聚糖凝胶色谱法 | 第27页 |
| ·聚酰胺柱色谱法 | 第27页 |
| ·花色苷的鉴定 | 第27-29页 |
| ·纸层析法 | 第28页 |
| ·紫外-可见光谱法 | 第28页 |
| ·HPLC、HPLC-MS | 第28-29页 |
| ·立题背景、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 ·立题背景、意义 | 第29页 |
| ·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 第二章 蓝莓花色苷提取工艺的研究 | 第31-44页 |
| ·概述 | 第31页 |
| ·试验材料 | 第31-32页 |
| ·原料及来源 | 第31页 |
| ·主要试剂 | 第31-32页 |
| ·主要仪器 | 第32页 |
| ·试验方法 | 第32-35页 |
| ·花色苷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32-33页 |
| ·色价和回收率计算 | 第33页 |
| ·缓冲溶液的制备 | 第33页 |
| ·蓝莓花色苷的提取工艺流程 | 第33页 |
| ·单因素试验 | 第33-34页 |
| ·花色苷提取的响应面试验 | 第34-35页 |
| ·验证试验和应用超声波果胶酶辅助提取法 | 第3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5-43页 |
| ·花色苷提取的单因素试验 | 第35-38页 |
| ·响应面试验 | 第38-42页 |
| ·超声波和果胶酶酶解辅助提取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三章 蓝莓花色苷纯化工艺的研究 | 第44-5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7页 |
| ·供试原料与来源 | 第44页 |
| ·主要试剂 | 第44页 |
| ·试验设备 | 第44页 |
| ·试验方法 | 第44-4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4页 |
| ·5种大孔树脂对蓝莓花色苷的吸附和解吸性能比较 | 第47页 |
| ·HP2MGL大孔吸附树脂对蓝莓花色苷的静态试验研究 | 第47-51页 |
| ·HP2MGL大孔吸附树脂的动态试验研究 | 第51-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第四章 蓝莓花色苷的抗氧化活性测定 | 第56-6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6-58页 |
| ·供试原料与来源 | 第56页 |
| ·主要试剂 | 第56页 |
| ·试验设备 | 第56页 |
| ·试验方法 | 第56-5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8-61页 |
| ·蓝莓花色苷精制品、粗品、Vc对照品DPPH抑制情况结果 | 第58-59页 |
| ·蓝莓花色苷精制品、粗品、Vc对照品对清除·OH抑制情况结果 | 第59-60页 |
| ·蓝莓花色苷精制品、粗品、Vc对照品对清除O_2~-·抑制情况结果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 ·响应面法优化蓝莓色苷提取工艺 | 第63页 |
| ·大孔树脂纯化蓝莓花色苷的工艺 | 第63页 |
| ·蓝莓花色苷抗氧化分析 | 第63-64页 |
| ·不足和展望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5页 |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7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己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