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发酵辣椒酱菌种的筛选及系列辣椒酱产品的研发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发酵蔬菜产业国内外现状 | 第10-13页 |
·发酵蔬菜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乳酸菌发酵蔬菜的营养价值 | 第12-13页 |
·辣椒产业的发展 | 第13页 |
·课题的立题依据和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初步鉴定 | 第16-28页 |
·实验材料 | 第16-18页 |
·实验原料 | 第16页 |
·实验试剂 | 第16-17页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17页 |
·培养基 | 第17-18页 |
·试验方法 | 第18-20页 |
·乳酸菌的初筛 | 第18页 |
·菌种的复筛 | 第18页 |
·菌种的保藏 | 第18页 |
·菌种的初步鉴定 | 第18-20页 |
·菌株遗传稳定性 | 第20页 |
·辣椒酱预发酵实验 | 第20页 |
·结果分析 | 第20-27页 |
·菌种的分离 | 第20页 |
·菌种的初筛 | 第20页 |
·菌种的复筛 | 第20-21页 |
·菌种的初步鉴定 | 第21-25页 |
·菌种遗传稳定性 | 第25页 |
·辣椒酱预发酵 | 第25-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辣椒减菌工艺研究 | 第28-35页 |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实验原料 | 第28页 |
·实验试剂 | 第28页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8-29页 |
·培养基 | 第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减菌剂的配制 | 第29页 |
·微生物指标测定及减菌率的计算 | 第29-30页 |
·减菌剂残留量测定方法 | 第30页 |
·数据处理 | 第30页 |
·减菌剂及减菌工艺确定 | 第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4页 |
·减菌剂减菌效果 | 第30-32页 |
·减菌处理后减菌剂的残留情况分析 | 第32-33页 |
·减菌处理对原料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四 纯种接种发酵辣椒酱工艺研究 | 第35-44页 |
·实验材料 | 第35-36页 |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实验试剂 | 第35页 |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35-36页 |
·培养基 | 第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38页 |
·辣椒酱的发酵工艺流程 | 第36-37页 |
·亚硝酸盐的测定 | 第37页 |
·辣椒发酵过程中总酸的测定 | 第37页 |
·辣椒酱发酵过程中 pH 的测定 | 第37页 |
·发酵辣椒酱的感官评价 | 第37页 |
·发酵辣椒酱理化指标检测 | 第37页 |
·发酵辣椒酱微生物指标检测 | 第37-38页 |
·结果分析 | 第38-43页 |
·辣椒酱的发酵工艺研究 | 第38-40页 |
·辣椒酱发酵工艺的优化 | 第40-43页 |
·发酵辣椒酱理化指标检测 | 第43页 |
·发酵辣椒酱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 | 第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系列发酵辣椒酱产品加工工艺 | 第44-54页 |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实验设备 | 第44页 |
·培养基 | 第44-45页 |
·实验方法 | 第45-49页 |
·辣椒炒制前腌制配料 | 第45页 |
·工艺流程 | 第45-49页 |
·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辣椒酱炒制前腌制配料 | 第49页 |
·原味辣椒酱产品的开发 | 第49-50页 |
·香菇木耳辣椒酱产品的开发 | 第50-51页 |
·茄丝辣椒酱产品的开发 | 第51页 |
·杀菌工艺的确定 | 第51-53页 |
·原味辣椒酱杀菌工艺 | 第51-52页 |
·香菇木耳辣椒酱杀菌工艺 | 第52页 |
·茄丝辣椒酱杀菌工艺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4页 |
·创新点 | 第54页 |
·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60页 |
导师评阅表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