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酿造工业论文--调味品的生产论文--常用调味品论文

豆酱中微生物多样性及人工接种多菌种发酵豆酱的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1 前言第13-21页
   ·立题背景第13页
   ·豆酱中的微生物第13-18页
     ·微生物种类第13-15页
     ·微生物组成的分析方法第15-18页
   ·豆酱中的风味物质第18-19页
   ·豆酱的酿造工艺及其营养成分第19-20页
     ·豆酱的酿造工艺第19页
     ·豆酱的营养成分及分析方法第19-20页
   ·豆酱的生产现状与趋势第20页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0页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0-2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1-36页
   ·试验材料第21-24页
     ·供试菌株第21页
     ·豆酱样品第21页
     ·实验试剂第21-22页
     ·溶液的配制第22-23页
     ·培养基及配制方法第23-24页
   ·实验仪器第24-25页
   ·试验方法第25-36页
     ·微生物基因组 DNA 提取方法的确定第25-26页
     ·豆酱微生物组成分析第26-30页
     ·豆酱中霉菌的分离与鉴定第30页
     ·酵母菌的分离与鉴定第30-32页
     ·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第32-33页
     ·发酵比对第33-35页
     ·数据分析第35-3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6-52页
   ·基因组 DNA 提取方法比较第36页
   ·豆酱中微生物 DNA 提取第36-37页
   ·PCR 扩增目的片段第37-38页
   ·DGGE 分析第38-40页
     ·DGGE 显色时间的确定第38页
     ·DGGE 分析豆酱中细菌的多样性第38-39页
     ·DGGE 分析豆酱中真菌的多样性第39-40页
   ·豆酱中真菌的分离与鉴定第40-41页
   ·豆酱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第41-43页
   ·接种纯菌种进行后发酵的实验结果第43-52页
     ·水分含量的变化第43页
     ·pH 的变化第43页
     ·还原糖含量的变化第43页
     ·总酸含量的变化第43页
     ·粗蛋白含量的变化第43页
     ·氨基态氮含量的变化第43-48页
     ·产品有机酸比较第48-49页
     ·豆酱的感官评价第49-52页
4 讨论第52-56页
   ·豆酱中微生物 DNA 提取第52页
   ·DGGE 分析第52-53页
     ·DGGE 染色条件第52页
     ·DGGE 法分析豆酱中微生物菌群第52-53页
   ·真菌和乳酸菌分离鉴定第53页
   ·发酵菌株选择第53-54页
   ·发酵结果第54-56页
     ·pH 和总酸变化第54页
     ·粗蛋白变化第54页
     ·氨基态氮变化第54页
     ·还原糖变化第54-55页
     ·有机酸变化第55页
     ·感官评价第55-56页
5 结论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3页
附录第63-67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豆中γ-氨基丁酸富集及提取的研究
下一篇:农杆菌介导转Bt cry1Ah和cry1Ie基因抗虫植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