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教师心理学论文

幼儿教师隐性心理学知识的测量及其显性化的干预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第10-24页
 1 概念界定第10-14页
   ·从隐性知识到幼儿教师隐性心理学知识第10-13页
   ·从隐性知识显性化到幼儿教师隐性心理学知识显性化第13-14页
 2 有关隐性知识及教师隐性知识结构与类型的国内外研究第14-17页
   ·隐性知识二维结构观第14页
   ·隐性知识三维结构观第14-15页
   ·教师隐性知识类型的二分说第15页
   ·教师隐性知识类型的三分说第15-16页
   ·教师隐性知识类型的四分说第16页
   ·教师隐性知识类型的五分说第16页
   ·教师隐性知识类型的六分说第16-17页
   ·教师隐性知识类型的七分说第17页
 3 隐性知识的测量方法第17-19页
   ·间接测量法第17-18页
   ·直接测量法第18-19页
   ·本研究所采用的测量方法第19页
 4 有关隐性知识显性化及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国内外研究第19-22页
   ·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理论模型第19-20页
   ·有关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途径及方法的研究第20-22页
 5 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本研究问题的提出第22-23页
   ·研究范围的局限第22页
   ·测量工具的局限第22页
   ·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途径的局限第22-23页
   ·本研究问题的提出第23页
 6 研究意义第23-24页
   ·理论意义第23页
   ·实践意义第23-24页
第二章 具体研究第24-61页
 研究1 幼儿教师隐性心理学知识的测量及辽宁省城市幼儿教师隐性心理学知识的现状第24-48页
  1 研究目的第24页
  2 研究假设第24页
  3 研究方法第24-28页
   ·被试第24-27页
   ·研究工具第27页
   ·研究程序第27-28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8-42页
   ·幼儿教师隐性心理学知识理论建构的质化编码第28-29页
   ·问卷初始项目的专家评定第29-30页
   ·预测问卷的项目分析第30-31页
   ·正式问卷的信度检验第31页
   ·正式问卷的效度检验第31-32页
   ·辽宁省城市幼儿教师隐性心理学知识显现水平的差异第32-42页
  5 讨论第42-47页
   ·幼儿教师隐性心理学知识的测量第42-43页
   ·辽宁省城市幼儿教师隐性心理学知识的现状第43-47页
  6 小结第47-48页
 研究2 私立园幼儿教师隐性心理学知识显性化的干预——以对沈阳市四所私立园的幼儿教师干预为例第48-61页
  1 研究目的第48页
  2 研究假设第48页
  3 研究方法第48-52页
   ·被试第48-49页
   ·实验工具第49页
   ·研究程序第49-52页
  4 结果与分析第52-58页
   ·实验前实验群组与对照群组的同质性检验第52页
   ·实验干预效果的量化分析第52-53页
   ·实验干预效果的质化分析第53-58页
  5 讨论第58-60页
   ·通过专题讲座的途径补充、完善幼儿教师已有的隐性心理学知识系统第59页
   ·通过案例分析、集体讨论的途径使幼儿教师实现从隐性心理学知识向显性心理学知识转化的循环过程第59页
   ·通过互相听课、同等班级教师互相到对方教室上课的途径使幼儿教师可以从实践中完成隐性心理学知识向显性心理学知识转化的过程第59-60页
   ·通过反思日记的方式使教师可以对隐性的实践性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第60页
  6 小结第60-61页
第三章 综合讨论与建议第61-64页
 1 本研究的创新性第61页
   ·研究内容具有创新性第61页
   ·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性第61页
 2 局限性及展望第61-62页
   ·关于幼儿教师隐性心理学知识的构成第61-62页
   ·关于幼儿教师隐性心理学知识测量工具的计分方法第62页
   ·关于幼儿教师隐性心理学知识显性化干预效果的追踪第62页
   ·关于幼儿教师隐性心理学知识显性化干预的途径与方式第62页
 3 建议第62-64页
   ·提高幼儿教师的学历水平第62页
   ·树立健康的办园理念第62-63页
   ·年龄、教龄的成熟化第63页
   ·干预方案的推广第63-64页
第四章 结论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附录第68-79页
 附录1:访谈提纲第68页
 附录2:开放式问卷第68页
 附录3:幼儿教师隐性心理学知识问卷(正式施测问卷)第68-70页
 附录4:幼儿教师的获奖情况第70-71页
 附录5:专题讲座内容提纲第71-73页
 附录6:幼儿教师听课评价表第73-74页
 附录7:同等班级上课心得体会内容表第74页
 附录8:反思日记第74-75页
 附录9:幼儿教师互相听课轮换表第75页
 附录10:同等班级教师互相到对方教室上课轮换表第75-76页
 附录11:表12 观察内容编码表第76-79页
致谢第79-82页
个人简历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激励性评价与幼儿尝试错误行为的关系研究--以科学探究过程为切入点
下一篇:城市弱势群体子女早期教育现状调查--以沈阳市3-6岁流动儿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