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学前教育、幼儿教育论文--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城市弱势群体子女早期教育现状调查--以沈阳市3-6岁流动儿童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总论第9-24页
 一、研究缘起第9-10页
  (一) 时代发展与社会和谐的需要第9页
  (二) 幼儿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的需要第9页
  (三) 对教育公平的思考第9-10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一) 研究目的第10页
  (二) 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三、研究现状述评第11-17页
  (一) 国内相关研究第11-14页
  (二) 国外相关研究第14-16页
  (三) 已有研究的特点及不足第16页
  (四) 本研究的视角第16-17页
 四、核心概念界定第17-19页
  (一) 城市弱势群体第17-18页
  (二) 流动人口第18页
  (三) 流动儿童的早期教育第18-19页
 五、本研究的理论依据第19-21页
  (一) 个体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第19-20页
  (二) 科尔曼的资本理论(Capital Theory)第20-21页
 六、研究的方法与设计实施第21-24页
  (一) 研究方法第21-22页
  (二) 研究的设计实施第22-24页
第二章 流动儿童的早期教育现状调查第24-43页
 一、流动儿童的家庭早期教育现状调查第24-37页
  (一) 流动人口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第24-28页
  (二) 流动人口的家庭早期教育状况第28-37页
 二、流动人口子女幼儿园教育现状调查第37-43页
  (一) 幼儿园的办学条件第37页
  (二) 幼儿园的师资条件第37-38页
  (三) 幼儿园的收费与运营第38-39页
  (四) 幼儿园的课程与教学第39-40页
  (五) 幼儿园与社区、家庭的合作第40-43页
第三章 对流动人口子女早期教育的分析与讨论第43-53页
 一、对早期教育重要性和教育公平的思考第43-45页
  (一) 早期教育具有补偿功能第43-44页
  (二) 社会公平首先是教育公平第44-45页
 二、对流动人口子女早期家庭教育的分析与讨论第45-49页
  (一) 流动人口家庭处于低社会经济地位第45-46页
  (二) 流动人口家庭的低社会经济地位影响流动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第46-49页
 三、对流动人口子女幼儿园教育的分析与讨论第49-50页
  (一) 流动儿童绝大多数选择的是条件较为简陋的私立园或"山寨园"第49页
  (二) 流动儿童所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小学化"现象严重第49-50页
 四、对流动人口社区早期教育的分析与讨论第50-51页
 五、流动人口子女早期教育问题的深层原因分析第51-53页
第四章 改善城市弱势群体子女早期教育的对策与建议第53-58页
 一、明确学前教育的政府职责第53-54页
  (一) 应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纳入本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第54页
  (二) 增加财政投入,扩大普惠性资源第54页
 二、提高流动人口的社会经济地位,改善家庭教育条件第54-56页
  (一) 提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第55页
  (二) 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第55-56页
 三、改善办园条件,加强家园、社区合作第56页
 四、挖掘社区资源,发挥社区功能第56-58页
  (一)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促进流动儿童及其家庭的社区融入第56-57页
  (二) 开辟儿童游戏场地,提供基础的游戏设施第57页
  (三) 关注儿童生活,开展社区早期教育活动第57-58页
第五章 流动儿童早期教育的前景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附录一 沈阳市3-6岁流动儿童早期教育现状调查问卷第62-68页
附录二 幼儿园园长访谈提纲第68-69页
附录三 幼儿园观察记录表第69-70页
附录四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第70-71页
后记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幼儿教师隐性心理学知识的测量及其显性化的干预
下一篇: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调查与分析--以沈阳市公立园幼儿教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