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 第1-23页 |
1.1 β-半乳糖苷酶的来源 | 第6-7页 |
1.2 β-半乳糖苷酶的性质 | 第7-10页 |
1.3 β-半乳糖苷酶的应用 | 第10-13页 |
1.4 β-半乳糖苷酶高产菌株的选育 | 第13-17页 |
1.5 β-半乳糖苷酶的生产 | 第17-19页 |
1.6 β-半乳糖苷酶活力的检测 | 第19-20页 |
1.7 β-半乳糖苷酶的研究概况 | 第20-21页 |
1.8 论文的主要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3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3-25页 |
2.1.1 菌种 | 第23页 |
2.1.2 主要培养基 | 第23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23-24页 |
2.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4-2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5-33页 |
2.2.1 酶活力单位的定义及检测方法 | 第25页 |
2.2.2 培养方法 | 第25-26页 |
2.2.3 菌学特性的研究 | 第26页 |
2.2.4 诱变育种 | 第26-28页 |
2.2.5 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28-29页 |
2.2.6 酶的提取纯化 | 第29-31页 |
2.2.7 酶学性质的分析 | 第31-33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3-63页 |
3.1 β-半乳糖苷酶活力检测方法的确定 | 第33-34页 |
3.2 出发菌株菌学特性的研究 | 第34-35页 |
3.3 N~+离子注入诱变育种 | 第35-41页 |
3.3.1 初筛方法的确定 | 第35-36页 |
3.3.2 N~+离子注入米曲霉A的存活率曲线 | 第36-37页 |
3.3.3 N~+离子注入对米曲霉A菌落形态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4 N~+离子注入对菌体突变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5 N~+离子注入与紫外线照射诱变育种的比较 | 第39-40页 |
3.3.6 育种结果 | 第40-41页 |
3.4 β-半乳糖苷酶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41-52页 |
3.4.1 β-半乳糖苷酶的诱导效应 | 第41-43页 |
3.4.2 发酵培养基优化 | 第43-47页 |
3.4.3 培养条件对菌球体形态及其酶活力的影响 | 第47-51页 |
3.4.4 β-半乳糖苷酶的发酵过程曲线 | 第51-52页 |
3.5 β-半乳糖苷酶的提取纯化 | 第52-56页 |
3.5.1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52-53页 |
3.5.2 粗酶液的制备 | 第53页 |
3.5.3 硫酸铵分步盐析 | 第53-54页 |
3.5.4 羧甲基纤维素柱层析 | 第54-55页 |
3.5.5 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 | 第55-56页 |
3.5.6 β-半乳糖苷酶的纯化结果 | 第56页 |
3.6 β-半乳糖苷酶的酶学性质的研究 | 第56-63页 |
3.6.1 pH对酶活性的影响及酶的pH稳定性 | 第56-57页 |
3.6.2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及酶的热稳定性 | 第57-58页 |
3.6.3 酶的保存稳定性 | 第58-59页 |
3.6.4 某些金属离子和抑制剂对酶反应活性的影响 | 第59-60页 |
3.6.5 酶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 第60-61页 |
3.6.6 β-半乳糖苷酶对乳糖和乳清粉的水解作用 | 第61-63页 |
4 小结 | 第63-65页 |
5 展望 | 第65-66页 |
6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7 致谢 | 第70-71页 |
8 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情况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