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饮料冷食制造工业论文--清凉饮料论文--茶饮料论文

麦饭石溶出特性及其矿泉水绿茶的初步研究

中文摘要第1-3页
英文摘要第3-10页
第1章 前言第10-14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4-30页
 2.1 麦饭石矿物学基础第14-15页
 2.2 麦饭石的生物活性研究第15-16页
  2.2.1 医学领域方面第15页
  2.2.2 化工及农牧业领域第15-16页
 2.3 麦饭石毒理学研究第16页
 2.4 麦饭石的功能研究第16-18页
  2.4.1 溶出作用第16-17页
  2.4.2 吸附作用第17页
  2.4.3 双向调节pH值第17-18页
  2.4.4 离子交换作用第18页
  2.4.5 麦饭石的水质净化作用第18页
 2.5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第18-19页
 2.6 麦饭石与食品工业第19-20页
 2.7 泡茶水质研究第20-23页
  2.7.1 泡茶用水种类的选择第20-22页
  2.7.2 矿质离子对茶饮料的影响第22-23页
 2.8 茶饮料的品质研究第23-27页
  2.8.1 茶饮料的色泽成分分析第23-24页
  2.8.2 茶饮料的沉淀机理第24-25页
  2.8.3 茶饮料稳定性研究进展第25-27页
 2.9 矿泉水茶饮料研究概况第27-28页
 2.10 本文总体思路与创新之处第28-30页
第3章 材料与方法第30-39页
 3.1 原料、试剂与仪器第30-31页
  3.1.1 原料第30页
  3.1.2 主要试剂第30-31页
  3.1.3 仪器第31页
 3.2 实验方法第31-39页
  3.2.1 麦饭石水水质指标及矿质离子的测定第31-32页
  3.2.2 茶叶可溶性成分的测定第32页
  3.2.3 麦饭石溶出性能的研究第32-33页
  3.2.4 绿茶饮料实验基本操作条件的确定第33-34页
  3.2.5 不同水质对绿茶茶汤的影响第34页
  3.2.6 离子对茶汤的影响及螯合剂对离子螯合作用第34-35页
  3.2.7 螯合剂及抗氧化剂Vc对麦饭石矿泉水绿茶茶汤的作用第35-36页
  3.2.8 各种稳定剂对绿茶茶汤L、a、b的影响第36页
  3.2.9 萃取条件对绿茶茶汤L、a、b的影响第36页
  3.2.10 麦饭石矿泉水茶饮料工艺条件的优化第36-37页
  3.2.11 模糊感官评定绿茶饮料评分标准第37-39页
第4章 结果与讨论第39-76页
 4.1 麦饭石溶出性能的研究第39-44页
  4.1.1 粒度对麦饭石溶出性能的影响第39-40页
  4.1.2 浓度对麦饭石滚出性能的影响第40-41页
  4.1.3 浸泡时间对麦饭石溶出性能的影响第41-42页
  4.1.4 浸泡温度对麦饭石溶出性能的影响第42-43页
  4.1.5 溶液pH值对麦饭石溶出性能的影响第43-44页
 4.2 麦饭石最佳浸泡工艺条件的确定第44-45页
 4.3 标准曲线的制作第45-48页
  4.3.1 Fe的标准曲线第45页
  4.3.2 Mn的标准曲线第45-46页
  4.3.3 Cu的标准曲线第46页
  4.3.4 Zn的标准曲线第46-47页
  4.3.5 H_2SiO_3的标准曲线第47页
  4.3.6 Cr~(6+)的标准曲线第47-48页
 4.4 麦饭石水与其他水水质指标的比较第48-51页
  4.4.1 不同水质总硬度的直观分析第48页
  4.4.2 不同水质矿化度的直观分析第48-49页
  4.4.3 不同水质碱度的直观分析第49-50页
  4.4.4 不同水质电导率的直观分析第50-51页
  4.4.5 麦饭石萃取水、麦饭石矿泉水及自来水所含矿质离子分析第51页
 4.5 不同水质对茶汤的影响第51-55页
  4.5.1 不同水质萃取的茶汤及其沉淀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第51-52页
  4.5.2 咖啡碱含量的分析测定第52-53页
  4.5.3 茶汤中氨基酸含量的分析测定第53页
  4.5.4 不同水质萃取茶汤中类黄酮含量的测定第53-54页
  4.5.5 不同水质萃取茶汤中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的测定第54页
  4.5.6 不同水质萃取茶汤的L、a、b及ΔE值的测定第54-55页
 4.6 离子对茶汤中茶多酚含量、L、a、b及ΔE的影响第55-60页
  4.6.1 Ca~(2+)对茶汤茶多酚含量、L、a、b及ΔE的影响第55-56页
  4.6.2 Mg~(2+)对茶汤茶多酚含量、L、a、b及ΔE的影响第56页
  4.6.3 Fe~(3+)对茶汤茶多酚含量、L、a、b及ΔE的影响第56-57页
  4.6.4 Cu~(2+)对茶汤茶多酚含量、L、a、b及ΔE的影响第57页
  4.6.5 Mn~(2+)对茶汤茶多酚含量、L、a、b及ΔE的影响第57-58页
  4.6.6 Fe~(2+)对茶汤茶多酚含量、L、a、b及ΔE的影响第58页
  4.6.7 Zn~(2+)对茶汤茶多酚含量、L、a、b及ΔE的影响第58-59页
  4.6.8 Al~(3+)对茶汤茶多酚含量、L、a、b及ΔE的影响第59-60页
 4.7 添加螯合剂对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第60-65页
  4.7.1 添加螯合剂后Ca~(2+)对茶多酚含量、L及ΔE的影响第60-62页
  4.7.2 添加螯合剂后Fe~(3+)对L、a、b及ΔE的影响第62-63页
  4.7.3 添加螯合剂后Fe~(2+)对L、a、b及ΔE的影响第63-65页
 4.8 单一螯合剂对麦饭石矿泉水绿茶色度指标的作用第65-67页
  4.8.1 EDTA-2Na对麦饭石矿泉茶茶汤L、a、b及ΔE的影响第65-66页
  4.8.2 柠檬酸对麦饭石矿泉茶茶汤L、a、b及ΔE的影响第66页
  4.8.3 酒石酸对麦饭石矿泉茶茶汤L、a、b及ΔE的影响第66页
  4.8.4 多聚磷酸钠对麦饭石矿泉茶茶汤L、a、b及ΔE的影响第66-67页
 4.9 抗氧化剂Vc对麦饭石矿泉茶L、a、b及ΔE的影响第67页
 4.10 螯合剂与Vc复配对麦饭石矿泉茶L、a、b及ΔE的影响第67-69页
  4.10.1 EDTA-2Na+Vc对麦饭石矿泉茶L、a、b及ΔE的影响第67-68页
  4.10.2 柠檬酸+Vc对麦饭石矿泉茶L、a、b及ΔE的影响第68页
  4.10.3 酒石酸+Vc对麦饭石矿泉茶L、a、b及ΔE的影响第68-69页
  4.10.4 多聚磷酸钠+Vc对麦饭石矿泉茶L、a、b及ΔE的影响第69页
 4.11 螯合剂与抗氧化剂最佳复配组合的确定第69-70页
 4.12 其他常用茶汤稳定剂对绿茶明度值L的影响第70-71页
  4.12.1 β-CD、PVPP、NaHSO_3对茶汤L值的影响第70-71页
  4.12.2 各种食用胶类与茶汤L的关系第71页
 4.13 萃取条件对绿茶茶汤L、a、b的影响第71-73页
  4.13.1 pH值对茶汤L、a、b的影响第71-72页
  4.13.2 萃取温度T对茶汤L、a、b的影响第72页
  4.13.3 萃取时间t对茶汤L、a、b的影响第72页
  4.13.4 萃取浓度C对茶汤L、a、b的影响第72-73页
 4.14 麦饭石矿泉水绿茶饮料工艺条件的优化第73-76页
  4.14.1 影响麦饭石矿泉水绿茶品质重要因素的筛选第73-74页
  4.14.2 响应面分析法(RSM)对麦饭石矿泉水茶饮料品质进一步优化第74-76页
第5章 结论第76-78页
第6章 前景与展望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86-87页
附表1 L_(18)(3~7)正交表第87-88页
附表2 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及估计值的贝叶斯图第88-89页
附表3 响应面分析法(RSM)试验设计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旋流闪急干燥器传热性能及最佳匹配参数研究
下一篇:丝状真菌β-半乳糖苷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