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缩略语索引 | 第8-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前言 | 第12页 |
1.2 传统酸面团类型及微生物组成 | 第12-16页 |
1.2.1 传统酸面团的种类 | 第12-13页 |
1.2.2 传统酸面团中的菌群组成 | 第13-14页 |
1.2.3 传统酸面团中微生物代谢对酸面团发酵的影响 | 第14-16页 |
1.3 传统发酵酸面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本文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不同地区酸面团的菌群多样性探究 | 第18-33页 |
2.1 前言 | 第18-19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19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2.2.2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 | 第19页 |
2.2.3 相关试剂及培养基的配制 | 第19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19-21页 |
2.3.1 酸面团样品总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19页 |
2.3.2 16S rDNA V4区PCR扩增 | 第19-20页 |
2.3.3 PCR产物的混样和纯化 | 第20页 |
2.3.4 文库构建和上机测序 | 第20页 |
2.3.5 测序基本信息分析 | 第20-21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1-32页 |
2.4.1 测序数据结果 | 第21-22页 |
2.4.2 OTU分析及物种注释 | 第22-27页 |
2.4.3 样品复杂度分析(Alpha Diversity) | 第27-29页 |
2.4.4 多样品比较分析(Beta Diversity) | 第29-32页 |
2.5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酸面团分离的乳酸菌对发酵面团发酵性质的影响 | 第33-50页 |
3.1 前言 | 第33-34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3.2.1 实验样品 | 第34页 |
3.2.2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 | 第34页 |
3.2.3 相关试剂及培养基的配制 | 第34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4-38页 |
3.3.1 酸面团中乳酸菌的筛选 | 第34-35页 |
3.3.2 分离菌株的鉴定 | 第35-36页 |
3.3.3 菌株序列比对 | 第36页 |
3.3.4 生面团的制备 | 第36页 |
3.3.5 面团发酵 | 第36页 |
3.3.6 酸面团分析 | 第36-37页 |
3.3.7 数据统计方法 | 第37-38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38-49页 |
3.4.1 分离菌株鉴定结果 | 第38页 |
3.4.2 面团经不同乳酸菌发酵后pH及TTA的变化 | 第38-39页 |
3.4.3 酸面团发酵后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 | 第39-42页 |
3.4.4 HPLC-MS结果 | 第42-46页 |
3.4.5 GC-MS结果 | 第46-49页 |
3.5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酸面团中细菌分离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 第50-69页 |
4.1 前言 | 第50-51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51页 |
4.2.1 实验样品采集 | 第51页 |
4.2.2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 | 第51页 |
4.2.3 相关试剂与培养基的配制 | 第51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1-54页 |
4.3.1 酸面团中分离乳酸菌灌胃小鼠实验 | 第51-52页 |
4.3.2 小鼠肠道菌群耐酸耐胆盐实验 | 第52页 |
4.3.3 营养物质代谢实验 | 第52-53页 |
4.3.4 代谢相关酶活测定 | 第53-54页 |
4.3.5 数据统计方法 | 第54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54-66页 |
4.4.1 酸面团中分离乳酸菌对小鼠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54-57页 |
4.4.2 酸面团中分离的乳酸菌对小鼠肠道菌群数量的影响 | 第57-59页 |
4.4.3 小鼠肠道菌群在不同pH和胆盐浓度条件下的耐受能力比较 | 第59-64页 |
4.4.4 肠道菌群的营养物质代谢能力 | 第64-65页 |
4.4.5 肠道菌群代谢相关酶活测定 | 第65-66页 |
4.5 讨论 | 第66-67页 |
4.6 小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9-72页 |
5.1 结论 | 第69-70页 |
5.2 建议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附录A 仪器设备 | 第78-79页 |
附录B 试剂 | 第79-80页 |
附录C 常用试剂的配制 | 第80-81页 |
附录D 培养基的配制 | 第81-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2页 |
获奖情况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