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非四字成语研究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绪论 | 第12-21页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 | 第12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2-19页 |
(一)成语的本体研究 | 第12-15页 |
(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成语及成语教学研究 | 第15-17页 |
(三)非四字成语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三、研究难点与创新之处 | 第19页 |
(一)研究难点 | 第19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9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五、语料来源 | 第20-21页 |
第一章 非四字成语的界定、分类与特点 | 第21-32页 |
一、非四字成语的界定与范围 | 第21-22页 |
二、非四字成语的分类 | 第22-26页 |
(一)字数分类 | 第22-23页 |
(二)语音停顿分类 | 第23-24页 |
(三)感情色彩分类 | 第24-25页 |
(四)生成方式分类 | 第25-26页 |
三、非四字成语的特点 | 第26-32页 |
(一)非四字成语的语音特点 | 第26-29页 |
(二)非四字成语的结构特点 | 第29-32页 |
第二章 非四字成语的语义、句法功能及语用分析 | 第32-42页 |
一、非四字成语语义分析 | 第32-37页 |
(一)概念义 | 第32-33页 |
(二)色彩义 | 第33-35页 |
(三)语义构成中的修辞现象 | 第35-37页 |
二、非四字成语句法功能分析 | 第37-39页 |
(一)非四字成语作主语 | 第37-38页 |
(二)非四字成语作谓语 | 第38页 |
(三)非四字成语作宾语 | 第38页 |
(四)非四字成语作定语 | 第38-39页 |
(五)非四字成语作状语 | 第39页 |
(六)非四字成语作补语 | 第39页 |
(七)非四字成语独立成句 | 第39页 |
(八)非四字成语作分句 | 第39页 |
三、非四字成语语用分析 | 第39-42页 |
(一)表达效果 | 第39-40页 |
(二)修辞现象 | 第40-42页 |
第三章 对非四字成语的教学及相关建议 | 第42-54页 |
一、汉语教材中非四字成语分布情况分析 | 第42-46页 |
二、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 第46-50页 |
(一)非四字成语教学原则 | 第46-48页 |
(二)非四字成语教学方法 | 第48-50页 |
三、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建议 | 第50页 |
四、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 第50-52页 |
(一)合理安排非四字成语在汉语教材中的数量 | 第50-51页 |
(二)非四字成语的释义注重完整性 | 第51-52页 |
(三)非四字成语课后练习的多样性 | 第52页 |
五、对汉语学习者成语词典编纂的建议 | 第52-54页 |
(一)释义的基本内容及安排 | 第52-53页 |
(二)释义语言应简洁凝练 | 第53-54页 |
第四章 非四字成语的中高级阶段教学设计 | 第54-58页 |
一、非四字成语中级阶段教学设计 | 第54-55页 |
二、非四字成语高级阶段教学设计 | 第55-58页 |
结语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一 | 第64-65页 |
附录二 | 第65-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