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5页 |
第一章 我国对外汉语视听说教材出版现状及使用情况调查 | 第15-47页 |
第一节 本课题对外汉语视听说教材的界定 | 第15页 |
第二节 对外汉语视听说教材出版现状 | 第15-19页 |
第三节 现行对外汉语视听说教材使用情况调查 | 第19-22页 |
第四节 三本汉语视听说教材的特点分析 | 第22-43页 |
一、《你好 北京》的特点分析 | 第23-31页 |
二、《汉语会话301句》的特点分析 | 第31-38页 |
三、《新实用汉语课本》的特点分析 | 第38-43页 |
第五节 三套汉语视听说教材的对比分析 | 第43-47页 |
一、文本的对比分析 | 第43-46页 |
二、音像的对比分析 | 第46-47页 |
第二章 《朗文国际英语教程》的可借鉴性 | 第47-65页 |
第一节 文本方面的特点 | 第48-63页 |
一、导视内容的全面性(参见附录 1) | 第48-49页 |
二、所选话题的适切性 | 第49-53页 |
三、课文内容的交际性(参见附录 4) | 第53-54页 |
四、语法安排的合理性(参见附录 5) | 第54-59页 |
五、练习设计的科学性(参见附录 2、3) | 第59-63页 |
第二节 音像方面的特点 | 第63-65页 |
一、情节与语境设置 | 第63页 |
二、语料选择与话语风格 | 第63-64页 |
三、演员的选用和表演 | 第64页 |
四、画面制作的特点 | 第64页 |
五、受众的信息反馈 | 第64-65页 |
第三章 对汉语视听说教材编写和制作的建议 | 第65-77页 |
第一节 汉英视听说教材的对比分析 | 第65-67页 |
一、文本的对比分析 | 第65-67页 |
二、音像的对比分析 | 第67页 |
第二节 对汉语视听说教材文本材料的编写建议 | 第67-74页 |
一、完善导视内容、改进课文展示 | 第67-68页 |
二、重视生词释义技巧和语用 | 第68-69页 |
三、在具体语境中展示语法点 | 第69-70页 |
四、精选并准确地介绍文化 | 第70-71页 |
五、改善练习的模式和数量 | 第71-72页 |
六、编写配套手册、附上网路资源 | 第72-74页 |
第三节 对汉语视听说教材音像材料的制作建议 | 第74-77页 |
一、完善导视部分 | 第74页 |
二、进行实景拍摄 | 第74页 |
三、音像内容的“升级” | 第74-75页 |
四、演员的选用和表演 | 第75-76页 |
五、制作精美的画面 | 第76-77页 |
结语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附录一 | 第82-83页 |
附录二 | 第83-84页 |
附录三 | 第84-85页 |
附录四 | 第85-86页 |
附录五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