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一、选题缘由与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四、相关说明 | 第19-20页 |
第一章 内地西藏班学生汉语常见介词偏误情况调查 | 第20-36页 |
第一节 调查对象及藏语的情况说明 | 第20-22页 |
一、内地西藏班学生的基本情况 | 第20页 |
二、藏语的基本概况 | 第20-22页 |
第二节 藏族学生汉语介词偏误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 第22-36页 |
一、藏族学生汉语介词偏误调查结果 | 第22-23页 |
二、藏族学生汉语常见介词偏误类型 | 第23-30页 |
三、介词“对”和“从”的偏误分析 | 第30-36页 |
第二章 介词“对”“从”的本体分析 | 第36-74页 |
第一节 介词“对”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 | 第36-62页 |
一、“对”字句谓语类别和句式特点 | 第36-54页 |
二、从认知角度解释“对”字句的句法制约性 | 第54-56页 |
三、介词“对+O1”的移位与“对”的隐现 | 第56-58页 |
四、介词“对”与相近介词的对比 | 第58-62页 |
第二节 介词“从”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 | 第62-74页 |
一、介词“从”语义范畴及宾语特点 | 第62-68页 |
二、时间框架“从X开始/起”及句法特点 | 第68-70页 |
三、“NP+从+处所+VP”与“处所+VP+NP”句式 | 第70-71页 |
四、“从X来说/来讲”与“对(于)X来说/来讲”的区别 | 第71-74页 |
第三章 内地西藏班学生汉语常见介词偏误成因分析 | 第74-84页 |
第一节 语言内部的影响因素 | 第74-81页 |
一、藏语的负迁移 | 第74-80页 |
二、介词本体内部的复杂性和干扰性 | 第80-81页 |
三、三语(藏汉英)教育的干扰 | 第81页 |
第二节 外部相关因素的制约 | 第81-84页 |
一、教材和教学中的问题 | 第81-82页 |
二、藏族学习者自身的特点 | 第82-84页 |
第四章 内地西藏班学生习得汉语介词的教学建议 | 第84-95页 |
第一节 微观层面 | 第84-91页 |
一、句式模块切分法 | 第84-85页 |
二、设置介词专项练习 | 第85-90页 |
三、采用对比教学法 | 第90-91页 |
第二节 宏观层面 | 第91-95页 |
一、“文”“言”教学相结合 | 第91-93页 |
二、汉语教师双语素质的提升 | 第93-95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95-97页 |
一、本文小结 | 第95-96页 |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附录 | 第101-103页 |
后记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