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学生的汉语量词习得与教学研究
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绪论 | 第16-29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6-17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8-26页 |
一、汉、缅语量词对比研究 | 第18-21页 |
二、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研究 | 第21-24页 |
三、量词偏误研究 | 第24-26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 第26-29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二、语料来源 | 第27-28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第一章 汉、缅语量词的分类及其分布特征 | 第29-43页 |
第一节 名量词的分类及其分布特征 | 第30-38页 |
一、专用名量词 | 第31-37页 |
二、借用名量词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动量词的分类及其分布特征 | 第38-41页 |
一、专用动量词 | 第38-40页 |
二、借用动量词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二章 汉、缅语量词的语义对比 | 第43-63页 |
第一节 名量词的语义对比 | 第43-56页 |
一、名量词与名词的语义制约关系 | 第44-48页 |
二、名量词的语义色彩 | 第48-56页 |
第二节 动量词的语义对比 | 第56-62页 |
一、动量词与动词的语义制约关系 | 第56-60页 |
二、动量词的语义色彩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三章 汉、缅语量词的语法特征 | 第63-75页 |
第一节 数量短语结构及其句法功能 | 第63-68页 |
一、名量词数量短语的句法功能 | 第64-67页 |
二、动量词数量短语的句法功能 | 第67-68页 |
第二节 量词重叠及其句法功能 | 第68-74页 |
一、量词重叠范围 | 第68-69页 |
二、量词重叠形式 | 第69-71页 |
三、量词重叠的句法功能 | 第71-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四章 缅甸学生的汉语量词习得情况考察 | 第75-113页 |
第一节 问卷设计和调查的实施 | 第75-77页 |
一、调查目的及调查对象 | 第76页 |
二、调查方法及基本题型 | 第76-77页 |
第二节 缅甸学生使用汉语量词的偏误类型 | 第77-109页 |
一、语法偏误 | 第77-86页 |
二、语义偏误 | 第86-100页 |
三、认知偏误 | 第100-109页 |
第三节 偏误成因分析 | 第109-113页 |
一、母语迁移 | 第110-111页 |
二、目的语知识过度泛化 | 第111-112页 |
三、教材及教师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第五章 《汉语》系列教材中的量词编写研究 | 第113-128页 |
第一节 《汉语》量词分布情况及其编写问题 | 第113-122页 |
一、量词分布情况 | 第113-116页 |
二、量词编排问题 | 第116-122页 |
第二节 《汉语》量词编写建议 | 第122-128页 |
一、选取量词及编写 | 第123-124页 |
二、生词注释 | 第124-125页 |
三、设计量词习题及编排 | 第125-128页 |
第六章 对缅甸学生的汉语量词教学建议 | 第128-140页 |
第一节 量词的教学难度等级 | 第129-133页 |
一、名量词的教学难度等级 | 第129-132页 |
二、动量词的教学难度等级 | 第132-133页 |
第二节 量词的教学建议 | 第133-140页 |
一、名量词的教学建议 | 第134-138页 |
二、动量词的教学建议 | 第138-140页 |
结语 | 第140-144页 |
一、研究特点及研究结论 | 第140-143页 |
二、研究不足及未来的研究展望 | 第143-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53页 |
附录一 | 第153-157页 |
附录二 | 第157-163页 |
致谢 | 第163-1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