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乳杆菌γ-氨基丁酸产量影响因素及代谢途径的研究
摘要 | 第10-12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3页 |
1 前言 | 第14-26页 |
1.1 植物乳杆菌简介 | 第14-17页 |
1.1.1 植物乳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 第14-15页 |
1.1.2 植物乳杆菌及其代谢产物的生理功能 | 第15-16页 |
1.1.3 植物乳杆菌在乳品工业上的应用 | 第16-17页 |
1.2 GABA简介 | 第17-21页 |
1.2.1 GABA的性质及结构 | 第17页 |
1.2.2 GABA的生理功能 | 第17-19页 |
1.2.3 乳酸菌发酵合成GABA | 第19-21页 |
1.3 乳酸菌GABA代谢途径的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1.3.1 研究手段 | 第21-22页 |
1.3.2 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6-38页 |
2.1 材料与仪器 | 第26-29页 |
2.1.1 实验菌株 | 第26页 |
2.1.2 主要生化试剂 | 第26-27页 |
2.1.3 常用溶液和培养基的配制 | 第27-28页 |
2.1.4 仪器设备和相关软件 | 第28-29页 |
2.2 菌株鉴定 | 第29-31页 |
2.2.1 鉴定与保藏 | 第29-30页 |
2.2.2 16S r DNA及IGS序列鉴定 | 第30-31页 |
2.3 菌株产GABA条件的优化及筛选 | 第31-34页 |
2.3.1 菌株活化 | 第31页 |
2.3.2 单因素优化 | 第31-32页 |
2.3.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GABA含量 | 第32-33页 |
2.3.4 正交设计筛选影响因素 | 第33-34页 |
2.4 转录组测序确定GABA代谢途径 | 第34-37页 |
2.4.1 L-谷氨酸钠诱导发酵 | 第34页 |
2.4.2 转录组测序时间点的确定 | 第34页 |
2.4.3 菌体总RNA提取 | 第34-35页 |
2.4.4 RNA完整性和纯度的初步检测 | 第35页 |
2.4.5 转录组测序 | 第35-37页 |
2.5 统计分析 | 第37-3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8-64页 |
3.1 菌株种属的鉴定 | 第38-40页 |
3.1.1 纯度鉴定 | 第38-39页 |
3.1.2 16S r DNA鉴定 | 第39页 |
3.1.3 IGS鉴定 | 第39-40页 |
3.1.4 片段测序及比对分析 | 第40页 |
3.2 GABA产量优化及最佳发酵条件 | 第40-47页 |
3.2.1 不同发酵条件下的GABA含量 | 第40-42页 |
3.2.2 单因素优化 | 第42-45页 |
3.2.3 发酵因素的筛选 | 第45-47页 |
3.3 L-谷氨酸钠诱导发酵 | 第47-49页 |
3.3.1 诱导发酵培养基的确定 | 第47-48页 |
3.3.2 诱导发酵p H值与生物量的比较 | 第48-49页 |
3.3.3 转录组测序时间的确定 | 第49页 |
3.4 高通量转录组测序 | 第49-64页 |
3.4.1 菌体总RNA提取的质量鉴定 | 第49-51页 |
3.4.2 测序原始数据质量评估 | 第51-52页 |
3.4.3 测序序列的参考基因组比对 | 第52-53页 |
3.4.4 样品间相关性分析 | 第53-54页 |
3.4.5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 第54-56页 |
3.4.6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 第56-62页 |
3.4.7 GABA代谢通路预测分析 | 第62-64页 |
4 讨论 | 第64-70页 |
4.1 植物乳杆菌GABA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 第64-66页 |
4.1.1 发酵初始p H值的影响 | 第64页 |
4.1.2 底物L-谷氨酸钠添加量的影响 | 第64-65页 |
4.1.3 辅酶磷酸吡哆醛添加量的影响 | 第65页 |
4.1.4 发酵温度的影响 | 第65-66页 |
4.1.5 钙离子添加量的影响 | 第66页 |
4.2 关于诱导因素的确定 | 第66页 |
4.3 诱导合成GABA的产量差异分析 | 第66-67页 |
4.4 诱导合成GABA的分子机制 | 第67-70页 |
4.4.1 磷酸转移酶系统和碳水化合物代谢 | 第67-68页 |
4.4.2 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脂肪酸合成 | 第68页 |
4.4.3 氨基酸代谢 | 第68-70页 |
5 结论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1页 |
附录 | 第81-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