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1.1 玉米淀粉研究概述 | 第10-15页 |
1.1.1 玉米淀粉的组成与结构 | 第10-11页 |
1.1.2 玉米淀粉的理化性质 | 第11-12页 |
1.1.3 玉米淀粉的复合特性 | 第12-14页 |
1.1.4 玉米淀粉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1.2 玉米淀粉风味物质复合物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1 玉米淀粉风味物质复合方法 | 第15-16页 |
1.2.2 玉米淀粉风味物质复合条件的选择 | 第16-17页 |
1.2.3 玉米淀粉风味物质复合物的表征方法 | 第17-19页 |
1.3 非极性、弱极性及极性小分子风味物质特性 | 第19-21页 |
1.3.1 香芹酮特性 | 第19页 |
1.3.2 庚内酯特性 | 第19页 |
1.3.3 薄荷酮特性 | 第19-20页 |
1.3.4 芳樟醇特性 | 第20页 |
1.3.5 庚醇特性 | 第20页 |
1.3.6 薄荷醇特性 | 第20-21页 |
2 引言 | 第21-24页 |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2.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4-32页 |
3.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4页 |
3.2 仪器与设备 | 第24-25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25-31页 |
3.3.1 玉米淀粉成分分析 | 第25-26页 |
3.3.2 玉米淀粉风味物质复合物的制备 | 第26-27页 |
3.3.3 玉米淀粉风味物质复合物复合率的测定 | 第27-29页 |
3.3.4 玉米淀粉风味物质复合物制备单因素试验 | 第29页 |
3.3.5 玉米淀粉风味物质复合物制备正交试验 | 第29页 |
3.3.6 玉米淀粉风味物质复合物释放动力学研究 | 第29-30页 |
3.3.7 玉米淀粉风味物质复合物结构表征 | 第30-31页 |
3.4 数据处理分析 | 第31-32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2-68页 |
4.1 玉米淀粉基础成分分析 | 第32页 |
4.2 不同浓度的玉米淀粉糊化后颗粒表现形态的变化 | 第32-33页 |
4.3 玉米淀粉风味物质复合物制备的单因素 | 第33-41页 |
4.3.1 玉米淀粉/风味物质投料比对玉米淀粉风味物质复合物复合率的影响 | 第33-36页 |
4.3.2 复合反应温度对对玉米淀粉风味物质复合物复合率的影响 | 第36-38页 |
4.3.3 复合反应提取温度对玉米淀粉风味物质复合物复合率的影响 | 第38-41页 |
4.4 玉米淀粉风味物质复合物制备的正交试验 | 第41-47页 |
4.4.1 玉米淀粉-香芹酮复合物 | 第41-42页 |
4.4.2 玉米淀粉-庚内酯复合物 | 第42-43页 |
4.4.3 玉米淀粉-薄荷酮复合物 | 第43-44页 |
4.4.4 玉米淀粉-芳樟醇复合物 | 第44-45页 |
4.4.5 玉米淀粉-庚醇复合物 | 第45-46页 |
4.4.6 玉米淀粉-薄荷醇复合物 | 第46-47页 |
4.5 玉米淀粉风味物质复合物释放动力学 | 第47-54页 |
4.5.1 湿度对6种玉米淀粉风味物质复合物释放特性的影响 | 第48页 |
4.5.2 温度对6种玉米淀粉风味物质复合物释放特性的影响 | 第48-51页 |
4.5.3 Avrami方程拟合分析 | 第51-54页 |
4.6 玉米淀粉风味物质复合物结构表征 | 第54-68页 |
4.6.1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54-57页 |
4.6.2 差示扫描量热仪的分析(DSC) | 第57-59页 |
4.6.3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59-62页 |
4.6.4 X-衍射分析(XRD) | 第62-64页 |
4.6.5 固体核磁共振碳谱分析(~(13)C-NMR) | 第64-68页 |
5 讨论 | 第68-69页 |
5.1 玉米淀粉的复合特性 | 第68页 |
5.2 玉米淀粉风味物质复合物制备条件的优化 | 第68页 |
5.3 玉米淀粉风味物质复合物复合机理 | 第68-69页 |
6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0页 |
作者简介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