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第11-12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第四节 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听说法概述 | 第14页 |
·交际法概述 | 第14-15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中文听说读写》和《体验汉语》语法项目比较 | 第16-24页 |
第一节 《中文听说读写》的语法项目 | 第16-19页 |
·语法项目的数量及对《大纲》的覆盖情况 | 第16-18页 |
·常用虚词的覆盖情况 | 第18-19页 |
·常用句式的覆盖情况 | 第19页 |
第二节 《体验汉语》的语法项目 | 第19-22页 |
·语法项目的数量及对《大纲》的覆盖情况 | 第19-21页 |
·常用虚词的覆盖情况 | 第21页 |
·常用句式的覆盖情况 | 第21-22页 |
第三节 两套教材语法项目比较 | 第22-24页 |
·语法点数量比较 | 第22页 |
·语法项目覆盖情况比较 | 第22页 |
·常用句式和虚词对《大纲》覆盖情况比较 | 第22-24页 |
第三章 《中文听说读写》和《体验汉语》语法注释比较 | 第24-30页 |
第一节 《中文听说读写》的语法注释 | 第24-27页 |
·《中文听说读写》语法注释的类型 | 第24-27页 |
·《中文听说读写》语法注释中体现听说法教学理念的因素 | 第27页 |
第二节 《体验汉语》的语法注释 | 第27-29页 |
·《体验汉语》语法注释的类型 | 第27-28页 |
·《体验汉语》语法注释中体现交际法教学理念的因素 | 第28-29页 |
第三节 两套教材语法注释比较 | 第29-30页 |
第四章 《中文听说读写》和《体验汉语》语法练习比较 | 第30-44页 |
第一节 《中文听说读写》的语法练习 | 第31-36页 |
·《中文听说读写》总题量及课均题量 | 第31-32页 |
·《中文听说读写》语法练习的类型分析及题量 | 第32-35页 |
·《中文听说读写》语法练习中体现听说法教学理念的因素 | 第35-36页 |
第二节 《体验汉语》的语法练习 | 第36-42页 |
·《体验汉语》总题量及课均题量 | 第36-37页 |
·《体验汉语》语法练习的类型 | 第37-41页 |
·《体验汉语》语法练习中体现交际法教学理念的因素 | 第41-42页 |
第三节 《中文听说读写》与《体验汉语》的语法练习比较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