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6页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7页 |
二、相关研究概述 | 第7-11页 |
三、本文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11-12页 |
四、本文的实验设计和方法 | 第12-16页 |
第一章 缅甸汉语学习者单字调的声学表现及其偏误 | 第16-67页 |
第一节 阴平调的声学表现及偏误分析 | 第16-28页 |
一、调型 | 第16-22页 |
二、调域 | 第22-23页 |
三、调值 | 第23-26页 |
四、时长 | 第26-27页 |
五、缅甸学生阴平调偏误分析 | 第27-28页 |
第二节 阳平调的声学表现及偏误分析 | 第28-41页 |
一、调型 | 第28-34页 |
二、调域 | 第34-35页 |
三、调值 | 第35-39页 |
四、时长 | 第39-40页 |
五、缅甸学生阳平调的偏误分析 | 第40-41页 |
第三节 上声调的声学表现及偏误分析 | 第41-53页 |
一、调型 | 第41-46页 |
二、调域 | 第46-48页 |
三、调值 | 第48-51页 |
四、时长 | 第51-53页 |
五、缅甸学生上声调的偏误分析 | 第53页 |
第四节 去声调的声学表现及偏误分析 | 第53-67页 |
一、调型 | 第53-59页 |
二、调域 | 第59-60页 |
三、调值 | 第60-64页 |
四、时长 | 第64-65页 |
五、缅甸学生的去声调偏误分析 | 第65-67页 |
第二章 缅甸汉语学习者双字调的声学表现及其偏误分析 | 第67-87页 |
第一节 “阴平+X”声调组合的声学表现及偏误分析 | 第70-74页 |
一、调型 | 第70-71页 |
二、调值 | 第71-72页 |
三、缅甸学生“阴平+X”声调组合的偏误情况 | 第72-74页 |
第二节 “阳平+X”声调组合的声学表现及偏误分析 | 第74-78页 |
一、调型 | 第74-75页 |
二、调值 | 第75-76页 |
三、缅甸学生“阳平+X”声调组合偏误分析 | 第76-78页 |
第三节 缅甸学生“上声+X”声调组合的声学表现及偏误分析 | 第78-82页 |
一、调型 | 第78-79页 |
二、调值 | 第79-81页 |
三、缅甸学生“上声+X”声调组合偏误分析 | 第81-82页 |
第四节 缅甸学生“去声+X”声调组合的声学表现及偏误分析 | 第82-87页 |
一、调型 | 第82-83页 |
二、调值 | 第83-85页 |
三、缅甸学生“去声+X”声调组合偏误分析 | 第85-87页 |
第三章 教学建议 | 第87-91页 |
第一节 对各声调教学的建议 | 第87-89页 |
一、阴平调 | 第87-88页 |
二、阳平调 | 第88页 |
三、上声调 | 第88-89页 |
四、去声调 | 第89页 |
第二节 对教师的建议 | 第89-90页 |
一、教学方法的运用 | 第89页 |
二、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 | 第89-90页 |
三、加强双字调的训练 | 第90页 |
第三节 对教材的建议 | 第90-91页 |
结语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