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关于汉字教学的研究 | 第15-18页 |
·关于形似字教学的研究 | 第18页 |
·关于认知记忆心理学以及记忆策略应用的研究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第二章 认知记忆策略的相关理论 | 第22-41页 |
·记忆的编码 | 第22-27页 |
·注意和知觉 | 第23-26页 |
·记忆的编码 | 第26-27页 |
·记忆的贮存 | 第27-35页 |
·Atkinson-Shiffrin的记忆理论模型 | 第27-29页 |
·工作记忆 | 第29-30页 |
·加工层次模型 | 第30页 |
·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和自我参照效应 | 第30-31页 |
·认知记忆策略 | 第31-35页 |
·记忆的提取 | 第35-41页 |
·信息的提取 | 第35-38页 |
·信息的遗忘 | 第38-41页 |
第三章 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汉字学习情况调查 | 第41-57页 |
·问卷调查 | 第41-42页 |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结论 | 第42-57页 |
·学生个人基本信息调查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学生学习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第43-49页 |
·学生认知风格调查结果分析 | 第49-55页 |
·学生形似字学习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 第55页 |
·统计数据初步分析 | 第55-57页 |
第四章 结合认知记忆策略的对外形似字教学总体设计 | 第57-74页 |
·教学原则与教学目标 | 第57-58页 |
·教学原则 | 第57页 |
·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 | 第57-58页 |
·教学内容分析 | 第58-60页 |
·教材 | 第58页 |
·大纲 | 第58页 |
·形似字总结与分类 | 第58-60页 |
·形似字单元分类总结 | 第60页 |
·教学对象分析 | 第60-62页 |
·零起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难点 | 第60-61页 |
·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难点 | 第61-62页 |
·结合认知记忆策略的对外形似字教学总体设计 | 第62-72页 |
·独体型形似字教学设计 | 第64-66页 |
·合体型形似字教学设计 | 第66-70页 |
·混合型形似字教学设计 | 第70-72页 |
·学习指导 | 第72-74页 |
第五章 结合认知记忆策略的对外形似字教学设计举例 | 第74-83页 |
·内容与计划 | 第74-76页 |
·教学内容 | 第74页 |
·教学要求 | 第74页 |
·教学目的 | 第74页 |
·教学重点与难点 | 第74页 |
·教学方法 | 第74-75页 |
·课时安排 | 第75页 |
·教学工具 | 第75-76页 |
·教案 | 第76-83页 |
结语 | 第83-85页 |
一、针对本教学方案实际效果的预测 | 第83页 |
二、针对本教学方案的评价和总结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附录 | 第90-121页 |
附录1 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汉字学习情况调查 | 第90-100页 |
附录2 HSK甲级字 | 第100-103页 |
附录3 形似字分类总结 | 第103-106页 |
附录4 形似字单元分类总结 | 第106-12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