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4 教师肢体语言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教师肢体语言研究 | 第12-18页 |
2.1 纪录片《中国老师在英国》简介 | 第12页 |
2.2 教师肢体语言与教学的概念研究 | 第12-14页 |
2.2.1 静态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2.2.2 动态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2.3 教师肢体语言的特点 | 第14-16页 |
2.3.1 广泛性 | 第14页 |
2.3.2 直观性 | 第14-15页 |
2.3.3 真实性 | 第15页 |
2.3.4 差异性 | 第15-16页 |
2.4 肢体语言的功能 | 第16-18页 |
2.4.1 辅助功能 | 第16页 |
2.4.2 重复功能 | 第16页 |
2.4.3 否定功能 | 第16-17页 |
2.4.4 调节功能 | 第17页 |
2.4.5 文化承载功能 | 第17-18页 |
第三章 肢体语言与对外汉语教学 | 第18-28页 |
3.1 身体部位肢体语言与对外汉语教学 | 第18-21页 |
3.1.1 目光语 | 第18-19页 |
3.1.2 脸势语 | 第19页 |
3.1.3 手势语 | 第19页 |
3.1.4 身势语 | 第19-20页 |
3.1.5 服饰语 | 第20页 |
3.1.6 空间距离 | 第20-21页 |
3.2 肢体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 第21-26页 |
3.2.1 肢体语言与语音教学 | 第22-23页 |
3.2.2 肢体语言与词汇教学 | 第23-24页 |
3.2.3 肢体语言与语法教学 | 第24-25页 |
3.2.4 肢体语言与汉字教学 | 第25-26页 |
3.3 肢体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 第26-28页 |
3.3.1 肢体语言有助于课堂内容教学 | 第26页 |
3.3.2 创造融洽的课堂气氛 | 第26-27页 |
3.3.3 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 第27-28页 |
第四章 教师肢体语言使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 第28-31页 |
4.1 教师使用肢体语言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4.1.1 操作随意 | 第28页 |
4.1.2 专业性不强 | 第28页 |
4.1.3 缺乏灵活性 | 第28-29页 |
4.1.4 过度使用肢体语言 | 第29页 |
4.2 针对对外汉语教师使用肢体语言相关问题的解决策略 | 第29-31页 |
4.2.1 尊重民族差异 | 第29页 |
4.2.2 适度使用肢体语言 | 第29-30页 |
4.2.3 教师要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 第30页 |
4.2.4 转变教学手段和方式 | 第30-31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3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