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9页 |
·细菌素研究现状 | 第9-19页 |
·细菌素的定义 | 第9页 |
·细菌素的分类 | 第9-11页 |
·细菌素的理化性质及结构 | 第11-13页 |
·细菌素与抗生素的区别 | 第13-14页 |
·细菌素的抑菌作用 | 第14-16页 |
·细菌素的应用 | 第16-19页 |
·乳酸片球菌素的研究现状 | 第19-27页 |
·乳酸片球菌的特征 | 第19页 |
·乳酸片球菌的生长 | 第19-20页 |
·乳酸片球菌素的类别与性质 | 第20-21页 |
·乳酸片球菌素产量和活性的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乳酸片球菌素的抑菌谱 | 第22-25页 |
·乳酸片球菌素活性的测定 | 第25-26页 |
·片球菌素在食品工业的应用 | 第26-27页 |
·乳酸片球菌素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29页 |
第二章 乳酸片球菌素产生菌的培养条件优化 | 第29-42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9-30页 |
·菌种 | 第29页 |
·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29-30页 |
·主要仪器 | 第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34页 |
·培养基的配制 | 第30页 |
·菌种的活化 | 第30-31页 |
·乳酸片球菌素活性测定方法的比较 | 第31-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41页 |
·乳酸片球菌素活性测定方法的比较 | 第34-36页 |
·MRS培养基组分的优化 | 第36-39页 |
·MRS优化培养温度的确定 | 第39页 |
·MRS优化培养pH值的确定 | 第39-40页 |
·MRS优化培养时间的确定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乳酸片球菌素抑菌谱的研究 | 第42-55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2-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3-47页 |
·培养基的配制 | 第43-44页 |
·菌种的活化 | 第44页 |
·乳酸片球菌素抑菌谱的试验 | 第44-45页 |
·乳酸片球菌素抑菌活性与浓度的关系 | 第45页 |
·乳酸片球菌素粗提液中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 第45-46页 |
·4℃条件对乳酸片球菌素测定的影响 | 第46页 |
·乳酸片球菌素与乳酸链球菌素(Nisin)复合防腐剂初步研究 | 第46-4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4页 |
·乳酸片球菌素抑菌谱试验 | 第47-49页 |
·乳酸片球菌素抑菌活性与浓度的关系 | 第49-50页 |
·乳酸片球菌素粗提液中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50页 |
·4℃条件对乳酸片球菌素活性测定的影响 | 第50-51页 |
·片球菌素与Nisin复合作用的研究 | 第51-53页 |
·乳酸片球菌素与Nisin最佳配比的确定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乳酸片球菌素在乳品中的应用 | 第55-62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5-56页 |
·菌种 | 第55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55-56页 |
·主要仪器 | 第56页 |
·实验方法 | 第56-58页 |
·菌种的培养 | 第56页 |
·乳酸片球菌素的提取 | 第56页 |
·实验酸奶的制备 | 第56-57页 |
·李氏杆菌数目的测定 | 第57页 |
·乳品中李氏杆菌数目的测定 | 第57页 |
·李氏杆菌在酸奶中的复苏 | 第57-58页 |
·不同浓度的片球菌素的影响 | 第58页 |
·不同保藏温度的影响 | 第5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1页 |
·酸奶中李氏杆菌的复苏 | 第58页 |
·片球菌素浓度的影响 | 第58-59页 |
·保藏温度的影响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