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0-15页 |
一、研究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 第10-12页 |
1. 地理位置和区域范围 | 第10页 |
2. 地貌特征 | 第10-11页 |
3. 气候特征 | 第11-12页 |
4. 土壤类型 | 第12页 |
5. 植被类型 | 第12页 |
二、古地质—地理背景 | 第12-14页 |
·古地质—地理背景的演变 | 第12-14页 |
·川西新华夏系构造 | 第14页 |
三、植物区系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现况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白水河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 | 第15-38页 |
一、物种多样性垂直梯度分布格局研究综述 | 第15-26页 |
1. 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的几种模式 | 第16页 |
2. 物种垂直分布格局研究的几个方面 | 第16-18页 |
3. 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的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4. 物种多样性测度方法和分析手段 | 第20-26页 |
二、白水河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 | 第26-38页 |
1、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6-2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3.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4. 数据与分析 | 第29-35页 |
5. 植物群落多样性 | 第35-38页 |
第三章 白水河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 第38-64页 |
一、植物区系地理研究综述 | 第38-46页 |
1. 植物区系的概念及植物区系地理的关系 | 第38页 |
2. 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的历史及地球植物区系分区 | 第38-39页 |
3. 国外植物区系地理研究现状 | 第39页 |
4. 中国植物区系地理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39-43页 |
5. 植物区系成分分析在群落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43页 |
6. 植物区系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概述 | 第43-46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46-47页 |
三、研究及分析方法 | 第47页 |
1. 野外调查 | 第47页 |
2. 植物标本的鉴定 | 第47页 |
3. 分类学的统计和分析 | 第47页 |
4. 制作分布区型谱 | 第47页 |
四、技术路线 | 第47-48页 |
五、植物区系的统计分析 | 第48-61页 |
1. 白水河保护区种子植物各科分布情况及属种比 | 第48-50页 |
2. 白水河保护区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统计与分析 | 第50-53页 |
3. 白水河保护区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统计与分析 | 第53-61页 |
六 讨论 | 第61-64页 |
1. 白水河保护区植物区系的性质 | 第61-62页 |
2. 白水河保护区植物区系来源及其形成原因的探讨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4页 |
附录 | 第74-78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